梁信军:年轻人在新加坡创业既痛苦又幸运

字体大小:

24岁拿着1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万新元)创业,第一年赚了100万,第二年赚了1000万,第三年赚了一个亿,第五年,公司上市,不到30岁的年轻人实现了财富自由。这是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的创业故事。

《联合早报》“早起步炉边对话会”星期一(11月28日)晚上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图书馆,迎来首位嘉宾梁信军。这名今年以29亿新元身家在新加坡富豪榜排名第22的企业家,对着台下年轻的面孔,分享了他对时代机遇和职业管理的看法。他语气温和,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也不太显露企业家的锋芒,像是进行一场朋友间的谈话。

梁信军的事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踩在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折点上。梁信军认为,尽管今天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但在时势造英雄的意义上却有共通之处——我们正处于一次全球颠覆性变革的拐点上。一方面,几十年的和平与全球化红利正在消失,中美脱钩、去全球化已成趋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互联网3.0(Web3)、低空技术这样的新技术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带来颠覆性变革。

他说:“对年轻人来说,在新加坡创业既痛苦又幸运。”

因市场小 本地企业初创就面临全球竞争

痛苦的是,由于新加坡市场很小,一家企业从创立之初就要面临全球竞争,克服诸多门槛和壁垒,才能进入割裂、分散的全球市场,因此年轻人更需要有冒险精神,勇于突破边界。

他鼓励台下的大家说:“新加坡的年轻人或企业必须志存高远,一开始就要想清楚你开拓的是全球性的事业,这是创业壮大的唯一道路,没有第二条路。”

时代赋予创业者的幸运则更多。从地缘政治因素来看,梁信军认为,中美脱钩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新加坡正好处在中美交锋与合作的交汇点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把海外业务独立分拆,确保从股东、管理层、数据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与中国分开,美国公司也是如此,而新加坡就成为它们分拆后平台的最佳注册地。

新加坡企业走钢丝但拥有最多机会

“我们在走钢丝,但同时也拥有最多的机会。新加坡人需要有对多元价值的认知,避免片面和极端,而要开放包容,这样才能在中美冲突下,找到两边的发展机会。”

在全球科技变革的层面,他认为,AI和Web3技术正从本质上颠覆商业秩序,新创者有更多机会从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他建议新加坡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大语言模型等开源技术,降低编程门槛,探索AI技术的应用场景。

他尤其看好Web3去中心化网络在新加坡的前景。他说,当前Web3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全球性、自下而上建设的物理性基础设施——DePIN(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平台,在新加坡创设和发展。

他说:“Web3提供了一套底层的基础设施,它不需要政府批准,也不需要平台企业的支持,就可以低成本地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

年轻人别做旁观者 应把AI大语言模型当外语学习

他认为,对新加坡的年轻人来说,想创办一家全球性的公司,DePIN是一个好的想法。因为Web3的企业从创办开始,它就是全球性的公司,要素在全球组织,也在全球发展市场。

“年轻人应顺应潮流。这么多Web3企业聚集在新加坡,年轻人应当去学习和接触,成为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年轻人还应该把AI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作为第三外语来学习。”

现场,《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提出一个问题:Web3的去中心化属性和新加坡的中心化政治是否矛盾?对此,梁信军认为,新加坡用中心化的组织方式,给了去中心化的技术非常好的环境,使它们可以在这边扎根、开花和结果。政府虽在加强监管,但在大方向上坚定地去中心化技术发展,例如基础设施DePIN。

年轻人应多交“忘年交” 现场大学生:更坚定要创业

对于年轻人困惑的职业选择问题,他建议,应当从热爱、擅长、有意义或有收入这三者中找到结合点,才能长久坚持一份事业。他还希望年轻人保持好奇心和包容心,持续学习,多交“忘年交”。

年轻听众对梁信军的分享表现出共鸣。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朱智杰说,自己本来就有创业兴趣,这场谈话让他更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创业者。“通过这次谈话,他也拓宽了我对科技及其影响的认知。”

“早起步”(Springboard)是《联合早报》青年受众策略之一,目标受众是大专生、新毕业生和初入职场者。活动每隔两至三个月举办,旨在为年轻受众举办一系列小型壁炉对话会,近距离接触杰出创业者,听取他们对职业、创业、人生、第一桶金等相关经历的第一手见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