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天使

小学员听从义工的指示,尝试几次后,终于成功地在马背上取得平衡。
小学员听从义工的指示,尝试几次后,终于成功地在马背上取得平衡。

字体大小:

“Move-on”、“Whoa”!挺直腰板骑在马背上向马儿发号施令的不是英姿飒爽的专业骑士,而是小小年纪的特需孩童。他们正在新加坡残疾人骑马协会(Riding For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 Singapore,简称RDA)志工的牵引下接受“马术治疗”。

协会所提供的“马术治疗”是动物治疗的一种,为面对情绪、心理或肢体障碍的特殊群体,如自闭症或大脑性麻痹症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在为期10周,每次一小时的疗程中,特需学员可通过与马儿和义工们的接触和互动放松身心,增强体能与肌肉的协调能力,同时改善沟通能力。

要大胆地把自己小小的身躯跨过高大的马背,比起正常小孩,特需孩童或许须要鼓起更大的勇气。但有训练有素的“领马员”和“陪骑者”陪伴身旁,细心地与特需孩童沟通,并在有必要时伸出援手,学员们都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与欢愉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义工们正在上理论课,了解马儿习性和骑马配备等。
新一批的义工学习为马儿梳理毛发,也借此机会与马儿培养默契。
义工们认真地为马儿挑选适合的马鞍。
资深指导员(左)教导新来的“陪走员”如何为马儿装上俗称“嚼子”的衔铁。学员学会牵动衔接在“嚼子”上的缰绳,就能用动作给马儿发号指令。
指导员向义工们示范如何安全地下马。
正式上课之前,小学员们都得做些伸展运动,拉筋暖身。
义工小心翼翼地为小朋友戴上头盔,确保学员在马术治疗课程中的安全。
大手牵小手,学员在每一季的马术治疗课程中会与几名义工配对,建立互信与默契。
这名学员已把头盔戴上,拉着义工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去上课了。
义工手举着特制的指示牌,鼓励小学员大声地念出牌子上的口号,指示马儿向前走或停下来。
将游戏融入疗程中,学员在锻炼身体之余也获得乐趣。
每节一小时的课,经过10个星期的训练,小学员们都能够从容、信心满满地骑在马背上了。
下课喽!小小学员为她用过的头盔喷洒清洁剂,培养责任感。
义工在课程结束后为马儿清理马蹄,保持它们的卫生与整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