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杰:建立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新架构符合中美及各国利益

王瑞杰说,尽管全球某些地方反对全球化,亚洲和亚洲以外的一些国家追求更大经济一体化的愿望仍然强烈。(白艳琳摄)
王瑞杰说,尽管全球某些地方反对全球化,亚洲和亚洲以外的一些国家追求更大经济一体化的愿望仍然强烈。(白艳琳摄)

字体大小:

面对中美战略竞争可能滑向对抗和冲突的风险、亚洲和全球要继续发展,首要条件就是保持和平与稳定。

为此,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建议,亚洲乃至全球通过三个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符合包括中美以及世界所有国家利益的、能促进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国际架构。

王瑞杰星期一(6月12日)上午在财新国际主办的首届亚洲愿景论坛(Asia New Vision Forum)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阐述,供应链受干扰、乌克兰战争、高能源价格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造成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拖慢了疫后复苏。

他概述,国际金融机构至今虽保持完好,但一些银行倒闭的事件仍提示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持续几十年的全球化趋势正减速甚至逆转,关于脱钩议题的讨论愈来愈多。此外,人类是否错失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窗口时机,也引起了关注。好消息是,科技革新的加速,让我们能继续对人类生活与世界变得更好怀抱希望。亚洲经济的基本面强劲,能在下来许多年享受人口与消费红利。

在这个希望与不确定交织的环境中,王瑞杰指出,亚洲乃至全球可在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以提高互信、支持增长以及寻求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各国须继续维护一个开放、包容和基于规则的框架,以推动更大的贸易和投资。

王瑞杰说:“尽管全球某些地方反对全球化,亚洲和亚洲以外的一些国家追求更大经济一体化的愿望仍然强烈。”

他举例称,亚细安正在努力建设一个6亿5000万人口的共同市场,并且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许多亚细安国家加入新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

多边和区域机构能促进资源流动 风投和私募基金激发科技创新

除了贸易,王瑞杰也指出,必须促进金融资源在全球的更大流动,催化经济发展和创新。

他说,在亚洲,日本和中国等国家有大量资金。“如果这些资金能调动作为生产用途以及支持实体经济,本区域和全球将能够受益。”

他认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和区域机构,可以与政府和私人领域合作,在高效与适当资金调动和风险配置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各国也应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为站在科技创新浪头上的初创企业提供支持。2021年,亚细安风投市场的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00亿美元(268亿新元),王瑞杰认为,风投和私募基金将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关键。

第三,各国应合作,共同应对冠病疫情、老龄化、慢性疾病蔓延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王瑞杰强调,世界各国应各尽其职,为有前瞻性的目标共同努力以应对共同挑战,但个中关键仍在于美国和中国两国的领导力。在世界这两大经济体的参与下,各国将能共同实现有意义的进展与突破。

他说:“竞争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不一定是零和游戏,也不一定是合作的反义词。竞争与合作可以共存。”

为期两天的亚洲愿景论坛在滨海湾金沙会议展览中心进行,主题为“锚定未来”。这场论坛邀请300多名政策制定者、商界领袖及知名学者讨论亚洲和全球面临的四大议题,分别是全球、家园、科技和绿色的愿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