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业疫后再起飞 中小企展翅抢商机

曾梓惠加入父亲一手创立的Metalcool已有10年。她说,与其他行业相比,要跨入宇航业的门槛相当高,一旦成为供应链的一分子,就难被取代。(受访者提供)
曾梓惠加入父亲一手创立的Metalcool已有10年。她说,与其他行业相比,要跨入宇航业的门槛相当高,一旦成为供应链的一分子,就难被取代。(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如果我们能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而在新加坡只有我们一家,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没有人和我们做生意呢?”

现年33岁的曾梓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自信满满地说。她加入父亲一手创立的Metalcool已有10年,和弟弟于2022年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公司。

Metalcool生产电脑数控机床(CNC)切割工具,成立至今将近30年。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行业里,曾梓惠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谈及公司的业务和发展前景时,她丝毫不含糊,气魄不输男性。

“例如你看到飞机引擎的涡轮叶片,可能就是利用我们生产的工具切割成型的。除了宇航,我们的客户也来自石油与天然气、半导体、汽车、国防等领域。”

美国通用电气航空(GE Aviation)20多年前到我国投资设厂,成为曾梓惠的父亲涉足宇航业的契机。曾梓惠说,与其他行业相比,要跨入宇航业的门槛相当高,一旦成为供应链的一分子,就难被取代。

“要制造一款新型引擎,从研发到获得国际安全机构批准,大约需要10年,与之相关的整个生态系统,都须要面对同样严格的要求。因此,要进入这个供应链很难,要被取代也不容易。”

商业周期长价格低敏感 更多中小企有意跨足

门槛高、不易被取代的行业属性,在经济不景气时,尤其吸引人。新加坡宇航业协会(AAIS)首席执行官谢庆煜受访时透露,过去一年,更多中小企业有意跨足宇航业。

时机点恰逢全世界过渡到后冠病疫情时代,谢庆煜认为,也许是疫情使许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原有的业务多么脆弱,于是想寻找新商机。

在今年2月举行的新加坡航空展,共有26家中小企业参与新加坡馆的展出,属历来最多。

除了在安全和质量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谢庆煜指出,宇航业价格敏感度较低,估计也是吸引更多企业想要跨足的原因。

“和其他行业一样,价格和成本也是重要考量,但在宇航业,质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任何环节都不容许偷工减料,否则将造成大家都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

一架出厂的飞机可能要飞行30年,这期间需要维修服务和许多大大小小的替换零件,谢庆煜说,宇航业也是一个商业周期非常长的行业。

“作为一名老板,你希望公司能有快速获利的业务,也能有抵御不景气的长期稳定业务。宇航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和商业周期较短的半导体或电子业很相似。”

二代接棒 重视可持续发展和自动化

郭显威的父亲于1999年成立KBG Contract Machining之前,在半导体行业上班。

今年25岁的郭显威大学毕业后加入父亲创立的公司。他受访时指出,父亲在1990年代因半导体业陷入衰退期,决定转到一个利基市场。长期努力招商引资的新加坡,当时吸引不少大型跨国宇航公司到我国投资设厂。

大学毕业后就加入父亲创立的KBG Contract Machining的郭显威透露,有一家上市公司有意投资KBG,有了这家公司的投资,公司就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邬福梁摄)

KBG专门为这些公司代工生产油管的接头,产品也用在国防战斗机。郭显威表示,不方便透露公司有哪些客户,“但我可以说,我们是全世界唯一能代工生产这个零件的公司”。

虽然不排除有其他企业加入竞争,郭显威直言,要跨足这个行业非常烧钱。他指出,要为大厂代工生产一项产品,首先必须通过他们的审计,这可能须要半年的时间。通过了审计,还要自行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时,已是两三年后的事。

尽管有信心不容易被取代,郭显威说,人手和人才短缺是目前遇到最大的挑战。“我们这个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可以坐在冷气房,年轻人大多不愿加入,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也不好找。”

为了解决人手问题,KBG这几年借着政府补助,大力投资自动化,导入智能系统,管理生产线。

提升生产自动化也是Metalcool这几年的重点,曾梓惠还观察到,宇航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切割工具钝了,可以磨利再用,比起采购全新的工具,客户可省下30%至40%的成本。我们这么做,卖出的一类产品减少了,但一旦和客户建立了信任,我们可以提供更多不同服务,或销售其他产品。”

宇航业2023年制造产值逾150亿超过疫情前

Metalcool和KBG挺过了疫情的无情打击,面对未来,曾梓惠和郭显威都踌躇满志。郭显威透露,有一家上市公司因看中KBG服务的跨国企业客户,表示有意投资KBG。他说:“有了这家公司的投资,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通勤与工业方案产业司执行司长林志勇受访时指出,新加坡的宇航业相当蓬勃,除了有大型跨国企业,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从事飞机保养、维修与翻修(MRO)活动。

新加坡在全球MRO市场占有15%的份额,也是亚太区最大的基地。全球MRO市场预计,2033年将达到12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

林志勇说:“我国的宇航业已从冠病疫情中强劲反弹,并为未来的增长做好了准备。中小企业在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和增材制造等领域,为国际宇航公司提供专业支持,发挥关键作用。”

经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宇航业在疫情前,即2019年的制造产值接近130亿元,聘用大约2万2000人,去年的制造产值超过150亿元,聘用2万1000多人。该局在航空展透露,已经为10个宇航项目,争取到7亿5000万元投资,未来三年到五年预计招聘超过2500个职位。

新加坡宇航业协会去年11月推出“有潜力企业家计划”(Promising Entrepreneurs Programme),协助中小企业培养下一代领导,和带领他们探寻新商机。

谢庆煜指出,新加坡在MRO已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宇航制造,例如飞机零件制造,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你必须像制造商一样优秀,才能进行维修,因为维修之后,零件必须像新的一样好。”

本地宇航中小企业砥砺前行,年轻一代接班人看准和抓紧趋势,进一步开拓父祖辈创下的事业版图,期望再展翅,飞得更高更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