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你

马家辉:脆弱的电影产业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电影是导演的技艺印记,然而电影之能够成形却必然是团队运作的结果。(图 / pixabay)
作者认为,电影是导演的技艺印记,然而电影之能够成形却必然是团队运作的结果。(图 / pixabay)

字体大小:

金马奖公布后,几乎如同所有电影颁奖活动,总有异议声音,尤其在网络年代,总有人认为这片或这人不配得奖,或者哪人或哪片更有资格得奖,之类。然而声音通常来自观众,反而专业的电影人,极少发声,仿佛人人满意赛果,天下太平,评审完美。

这现象跟文坛几乎相反。每回文学评审有了结果,尤其近年,经常有作家挥笔直书,对过程或赛果表达不满,质疑欠缺公道或有所偏袒。而且,批评声音非常激烈非常响亮,又常很快演变为笔战,被批评者直接抗辩,或其同温层挺身护航,拉扯出一番热闹或胡闹的文学争议。

近日便有两宗好例子。台湾文学馆的“金典奖”公布了评审细节,被许多作家批评为讨论不周、评断不公,于是引爆了一轮关乎什么才算“角色营造过于刻板”的激烈争论。然后又有某报的文学奖,一篇得了大奖的散文作品被指内容虚构,把别人的故事借用为第一身经验,于是牵扯出一番关乎“散文vs小说”的创作伦理激辩。参战者几乎都是专业作家,或学者,反而普罗读者毫无插嘴的余地。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