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 新加坡华乐团添一抹南洋亮色

在上海上音歌剧院上演的“南洋传奇”音乐会,着力展现南洋风格的华乐作品和新加坡华乐团的名家风采。(新加坡华乐团提供)
在上海上音歌剧院上演的“南洋传奇”音乐会,着力展现南洋风格的华乐作品和新加坡华乐团的名家风采。(新加坡华乐团提供)

字体大小:

疫情后首次出国演出,新加坡华乐团受邀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室内户外两套节目充分展现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演奏家的精湛技艺,让上海观众倍感亲切。

新加坡华乐团一行包括制作团队超过百人,行程非常紧凑。11月10日和11日,乐团分别在上海音乐厅的户外草坪和襄阳公园上演面向儿童的教育普及性节目“华乐大发现之寻找神奇音乐弓”,由首席指挥郭勇德领衔出演。

“出演”一词并不夸张。“华乐大发现”是新加坡华乐团的长青节目,常年叫好又叫座,由郭勇德主要策划并亲自扮演探险家阿德,带领台下的大朋友和小朋友认识华乐的吹拉弹打四大乐器家族。

新加坡华乐团演出“华乐大发现之寻找神奇音乐弓”,现场气氛十分活络。(新加坡华乐团提供)

演出气氛热络

“寻找神奇音乐弓”的主题是介绍华乐团中的弓弦乐器,包括高胡、二胡、中胡以及大提琴、低音提琴。此次是新加坡华乐团首次出国呈献这台节目,故事从江苏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华严钧)的传奇故事和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讲起,瞬间拉近与当地观众的距离。20多年前曾留学上海音乐学院的郭勇德更不时用出其不意的上海话,惹来观众阵阵欢笑。

10日傍晚演出前上海飘落一阵小雨,让音乐家和工作人员不免捏一把汗。所幸湿冷的天气并没熄灭观众的热情,演出开始前上海音乐厅旁的草坪上坐了满坑满谷的观众。在探险家阿德的带领下,大小朋友们见到了阿炳的再传弟子“阿强”、草原王子、大提琴公主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领略了《光明行》《草原狂想》等华乐经典,以及《野蜂飞舞》《功夫熊猫》等流行曲的华乐诠释版。

演出现场极富互动性,阿德身背玩具弓箭,在乐曲间隙射向观众席,在场小朋友争相竞夺,通过回答问题,背唐诗等游戏,获赠华乐团从新加坡带来的精美礼包。演奏《野蜂飞舞》一曲时,四位胡琴演奏家身着蜜蜂装扮穿梭于草坪上,为观众发放纪念品。原本湿冷的户外会场一时热络起来。

华乐奏出异国风情

12日晚,新加坡华乐团在坐落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上音歌剧院上演“南洋传奇”音乐会。这台节目由荣誉指挥叶聪精心策划,主要展现他在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20年内精心调制、具有南洋风格的华乐作品,以及《鱼尾狮传奇》和《文武双全》两首协奏曲,展现乐团独奏家的名家风采。

高胡协奏曲《鱼尾狮传奇》由乐团首席李宝顺独奏,音色温润细腻,如泣如诉。以三个乐章展现了中国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在1990年代对于南洋狮城的音画印象。琵琶协奏曲《文武双全》由琵琶首席俞嘉独奏,以炉火纯青的技术展现琵琶武曲的杀伐,细腻入微的处理演绎琵琶文曲的温婉,将这件乐器的文武兼备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的压轴之作是新加坡文化奖得主罗伟伦创作《海上第一人——郑和》的《海路》乐章,这首乐曲极富画面感与叙事性。开篇的锣鼓吹打乐,让人仿佛置身宝船启航前的欢庆仪式;不久后,耳边响起笛子模仿的海鸥声,现场观众多有引颈翘首,想要一探究竟。随后唢呐声部奏出极具异国风情的旋律,音量由弱渐强,由远至近的镜头感十足;此声未罢,扬琴部又在另一个调上奏起新的旋律,仿佛航至另一国度港口,令人目不暇接。

现场气氛的高潮则是《海路》结束后的返场曲《阿拉上海人》,由罗伟伦为这场演出特别创作。罗伟伦出生于上海,他在这首乐曲中除了融入《上海滩》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旋律,更把老上海弄堂间的小贩叫卖声,用曲笛、唢呐等乐器拟声展现。

在演奏前,叶聪登台向观众介绍这首曲目,现身唱起了弄堂叫卖,还引来了现场观众的对唱。叶聪也是上海人,他回忆自己1960年入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校址就在上音歌剧院现址,此后在上音度过14年的学生生涯。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新加坡华乐团的上海之旅热烈奔放,艺术内涵深刻又十分亲切,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增添一抹来自南洋的亮色,也在上海市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