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藏

本地15藏家联展现当代艺术:“阅读”艺术品 发现自我

字体大小:

近20年来,一些藏家陆续设立公共空间展示收藏。本地一些艺术藏家设立WhatsApp群聊组10年后,其中15名成员在私人美术馆的“慢性强迫症:匿名艺术上瘾者协会藏品精选”展出阵容浩大的现当代藏品,所展媒介多元,包括绘画、雕塑、录像、装置,同时分享他们的收藏理念。

本地几个艺术藏家在2014年成立WhatsApp群聊组,队伍日渐壮大,至今已有超过50名成员。2023年为庆祝成立10周年,其中15名成员在私人美术馆的“慢性强迫症:匿名艺术上瘾者协会藏品精选”(Chronic Compulsions: Selected Works from Art Addicts Anonymous)展出53件现当代藏品。

本地艺术藏家过去非常低调,本次展览汇集15名藏家的部分藏品展出,阵容浩大,殊为难得。“匿名艺术上瘾者”(简称AAA)倡议者、藏家谢惠光医生(Dr John Chia)在展览特刊写道,该组成员常在画廊、美术馆碰头,把握机会与“陌生人”对话,开展长长的交流,围绕艺术收藏,开展出友谊的花朵。他们来自各年龄层,背景多元,包括医生、律师、银行家、公务员、商人。他们热爱艺术,致力于维护收藏。本次展出的媒介多元,包括绘画、雕塑、录像、装置。

谢惠光受访时说:“大量研究表明,参与艺术可以提高认知、解决问题和概念思维的能力。考试前参观博物馆的学生表现会更好。艺术提供了许多‘切入点’,教你‘摸索’它提出的问题。我们生活在日益复杂的世界,很多时候,教育系统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在生活中,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解决方案也很多。新加坡需要更多的艺术。我们都可通过学习如何‘阅读’艺术品而受益。这是一条自我发现之路,教会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在私人美术馆这幢百年历史建筑展出现当代艺术,气场不同。阁楼黑木梁装饰的空间中,印尼艺术家胡丰文(FX Harsono)白布红字装置《在墓碑上重写》(2013)最触动人心。胡丰文用红墨笔与白布拓印1948年荷军第二次警卫行动中所有73位遇难者的姓名,并用录像《对死者的朝圣》记录过程。这是谢惠光夫妇的收藏,他们还有邢万和采用乐高积木创作的《新加坡石》系列装置、苏西·琳函(Susie Lingham)、李文等藏品。

三分二为新加坡艺术家作品

办展始于AAA另一名藏家廖慧莲与美术馆副馆长的一次闲聊。廖慧莲说:“展览是新加坡独有的,因为大部分(三分之二)藏品是新加坡艺术家的作品,其余则来自东南亚、中国和印度。41位艺术家的53件作品展现了亚洲艺术美学。展览展示每位收藏家的收藏心态,从现代到当代的水墨和油画藏品,吸引了很多来新参观艺术周的游客。它将新加坡置于全球地图上,一些观者渴望获得我们艺术家的更多信息。”

新加坡陈玮湘的激光切割不锈钢雕是林发祥与廖慧莲夫妇的收藏。(私人美术馆提供)

廖慧莲与丈夫林发祥的藏品为:新加坡陈玮湘在激光切割不锈钢雕铺上彩色树脂,对宇宙神话故事的迷恋和诠释就像阅读一本故事书;新加坡陈国良的细腻抽象水墨泼洒在半透明布料上,投射出空灵又难忘的画面;还有菲律宾罗纳德·温杜拿(Ronald Ventura)和泰国纳堤·尤塔瑞(Natee Utarit)的油画。

二楼左墙上展示沈绮颖关于核武器的摄影作品,出自藏家刘佳文医生。(私人美术馆提供)

藏家刘佳文医生认为,收藏艺术品能够弥合她个人记忆与世界更广泛的历史文化叙事之间的差距,尤其在新加坡语境下,例如谢苏珊(Suzann Victor)的亚克力画《瞭望台》和凯鲁丁·瓦哈卜(Khairulddin Wahab)的油画《为奢华而奋斗》)。收藏对她来说是非正式的个人传记,收藏一件作品之前,必须先与艺术家的视野产生情感联系。收藏还让她能够表达出对关心课题的同情,例如摄影师沈绮颖关于核武器的双联摄影作品。

展览入口处展示蔡逸溪纸本彩墨画《青莲》(左一)等藏品。(私人美术馆提供)

藏家、专业人士骆美美与丈夫雷兆荣第一次展出蔡逸溪的纸本彩墨画《青莲》(2007)、林子平的书法《满江红》(2011)和Ernest Chan的油画《幸福是……寻找内心的花园》(2016/2022)。骆美美说,原本挂在家里的艺术品公开展出,起初让人非常不安,但很快地充满了自豪感。《青莲》让她想起蔡逸溪到她办公室的对话,是画家去世前几个月得到的作品之一,其中一件更是他亲自上她家挑选摆放地点的作品。

艺术具治愈的力量。骆美美的儿子幼时因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昏迷,苏醒后,在国大医院进行艺术治疗,艺术协助她儿子克服了对注射器的恐惧,从此儿子对艺术产生兴趣并创作。基于骆美美对艺术的定义,很多东西都是她收藏的一部分,她没有收藏目录,也不数藏品总数。

越来越多藏家设公共空间

展览策展人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刘思伟、策展人何子凌和艺术家李鸿辉。刘思伟在特刊撰文指出,2000年代以前,鲜少见到本地藏家的公共展览,而这20年来,一些藏家陆续设立公共空间展示收藏,以私人美术馆为例,在商人张东孝与女儿张嘉慈主催下,成立超过10年。他写道,1991年成立,以受英语教育为主的收藏家组织“艺雅文物鉴赏社”(Forum of Fine Arts)鲜少收藏新加坡艺术,他们在1993年办画展,112件展品中,仅有13件出自新加坡艺术家。反观,几乎所有AAA藏家多少都收藏点新加坡艺术,很多以本土艺术为收藏起点,尤其是土生土长者。

展览即日起至3月24日,星期一至五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星期六及日上午11时至傍晚5时,在私人美术馆(The Private Museum,11 Upper Wilkie Rd S228120)展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