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死亡记录 血迹斑斑的无声抗议

字体大小:

本地保育组织“野生动物邻居”成员赖慧丽,大学时期开始拍摄本地野生动物尸体照,部分作品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她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让人们关注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对野生动物带来的冲击,并思考如何减少人与动物的冲突,两者和谐共处。

人类与其他物种在地球共处,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很可能是其他物种的地狱。

在人类主导的城市生活中,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持续上演。城市生活给动物带来多大冲击?踏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的“Death by Man”特展看一看,那些围绕你的各种野生动物的死亡画面,就是最无声的抗议。

拍摄这系列照片的赖慧丽(32岁)说:“人们平日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问题往往更严重。”

赖慧丽把研究员和保育团体想要说的话,通过照片更有力地传达给公众。(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

自小热爱大自然的赖慧丽,是本地保育组织“野生动物邻居”(Our Wild Neighbours)的活动宣传。2017年,这名大学艺术系(Bachelor of Fine Arts)本科生拍摄一系列本地野生动物尸体照,做为毕业作品“Death by Man”。赖慧丽认为,气候变化对新加坡造成的改变,感官上不够刺激,她想着手与新加坡语境更贴近的环境课题,让人们清楚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于是展开这个作品计划。

以讣告方式呈现照片

赖慧丽说:“与不同的保育自然团体沟通后,他们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带来很大影响,但公众不知情。我们往往只从新闻得知什么野生动物被撞死,且有很多事件没有被报道,实际的问题比所知的更严重。”

至今,赖慧丽已拍摄超过200具野生动物尸体的照片,记录一个个在本地因人类活动和城市快速发展而死去的野生动物,其中84张照片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

赖慧丽拍摄死亡野生动物,一开始会害怕,像处理这张莱佛士叶猴照片时,感觉它在盯着她,毛骨悚然。(受访者提供)

赖慧丽以报纸讣告方式编排照片,将野生动物的名字放在最上方,中间是照片,下方注明死亡原因。她说:“我希望人们将每个野生动物视为个体,死去的不只是另一只野生动物,所以我为它们取了名字。”

她的灵感来自1914年灭绝的旅鸽。许多年前,地球上旅鸽数量多到人类开始大量猎杀,直到有一天发现旅鸽数量骤减,但为时已晚。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死前生活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人们将它命名为Martha。

“要不是人类坐视不理,或许有些物种不会灭绝。”赖慧丽感叹。

心痛三宝鸟在手中死去

在特展中,你会看到露骨的伤口和未擦去的血迹,这些画面可能令你不舒服,却是赖慧丽想要达到的效果。她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故意掩盖,大家就不会看到真正的问题。”

最令赖慧丽难忘的一次拍摄,是一只三宝鸟,她为它取名Amelia,是这个系列中唯一在赖慧丽面前死去的野生动物。

照片中,有着淡蓝与绿色羽毛的Amelia无力地平躺着,它的上部喙凹陷,明显是在飞行途中遭到猛烈撞击所致。赖慧丽说,兽医告诉她,这只三宝鸟很可能撞上窗户,脖子扭断,为减轻它的痛苦,必须安乐死。她从旁协助兽医,并把Amelia放在手掌心,试图给予最大的安慰。

“经过那么多的拍摄,我以为自己已经麻木,但看到Amelia在我面前过世时,我的心像是被狠狠插了一刀,我当下崩溃大哭。”

更令人难过的是,类似意外层出不穷。近年各大城市兴起的玻璃建筑看似优雅,却是鸟类的致命障碍。当玻璃建筑映照出附近树木花草和碧蓝天空时,鸟儿错以为镜像中有它们的目的地,一头猛撞,非死即重伤。

三宝鸟Amelia撞上窗户,被救起时脖子已断,无奈只能安乐死。(受访者提供)

赖慧丽坦言,长期接触死亡,难免身心疲惫,她会给自己放假,让自己短暂跳脱这类大自然相关的计划。被问道怎么看待自己的使命,她说:“我的责任是把研究员和自然团体想要说的话,通过视觉方式更有力地传达给公众。”

对赖慧丽来说,公众看过特展后的反应非常重要,她希望借由凝视死亡,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到底对野生动物带来多大影响,促使大家思考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Death by Man”特展
日期/时间:至4月26日,早上10时至傍晚6时(星期一闭馆)
地点: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2 Conservatory Drive S117377)
门票:9元至24元,可上网sistic.com.sg/events/lkc2015购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