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邵馨宁:美国亚裔如何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图/Pixabay)
(图/Pixabay)

字体大小:

面对历史性的问题,平权法案所造成的矫枉过正似乎是必须的,但这次争端暴露出平权法案在实施中,矫枉错了地方,变成了有意无意地拆东墙补西墙。


平权法案诞生于1960年代美国平权运动轰轰烈烈之时,主要为了改善少数族裔——包括亚裔——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原本是“条件统一基础上对少数族裔的优先考量”,然而逐渐实施成了硬性配额制度。学者何远概括这一做法“实质上是在矫枉过正地牺牲白人主流群体的利益”。但60年后,亚裔学生反而成了这个制度最大的牺牲者,需要比本就享有制度和结构优势的富裕主流群体学生考更高的分数,做更优秀的课外活动,想方设法摆脱对于亚裔书呆子的刻板印象。而在这起诉讼中,虽然亚裔学生处在大学录取鄙视链底层,但直接导致这场诉讼的却是亚裔和非裔、拉美裔的利益冲突。真正的特权群体反而全身而退,甚至充当着受害者的角色。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平权法案受到的冲击看出端倪。1978年,平权法案第一次在法律上受到质疑。连续两年申请医学院被拒的白人学生巴克,状告医学院根据定额录取条件比自己差的黑人学生。最高法院判定医学院录取定额制度是违宪的,所以必须录取巴克,但同时认为大学有权实行多元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刚性的平权法案,却对于柔性平权法案究竟如何实施言辞模糊。而随着1980年代经济危机的到来,反对种族优惠政策的情绪愈发明显,里根上台后着力废除平权法案,表示机会平等应该注重能力和资格,而不是“种族、族裔或性别”,只字不提祖祖辈辈被奴役、刚享受十几年人权运动红利的少数族裔要如何到达和优渥主流族裔一样的起跑线。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