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跨年灯光秀 学生作品向青少年、客工喊话:你并不独单

来自拉萨尔艺术学院的廖美娟(左)和来自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恺乐(右)所创作的数码作品,成为滨海湾跨年倒数活动的投影作品,届时公众将会在滨海湾地标建筑上看到她们的创作。(吴先邦摄影)
来自拉萨尔艺术学院的廖美娟(左)和来自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恺乐(右)所创作的数码作品,成为滨海湾跨年倒数活动的投影作品,届时公众将会在滨海湾地标建筑上看到她们的创作。(吴先邦摄影)

字体大小:

滨海湾跨年倒数活动与本地五家教育学府合作,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关怀。受访的学生创作者分享创作初衷,透过作品希望更多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客工群体。

每当圣诞脚步临近,一年又要接近尾声。由市区重建局(URA)与慈善信托The Majurity Trust合作主办的滨海湾跨年倒数活动(Marina Bay Singapore Countdown 2024),以“点亮生命”(Brightening Lives)为主题,与本地五家教育学府合作,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关怀。以失智症乐龄群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客工群体,以及资源有限的弱势群体为四大关注点,今年一共征选到21件学生作品,将在12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灯光投影秀与公众见面。

恺乐以艺术科学博物馆为外形,以国花胡姬花为主要元素的创作,象征冲破黑暗迎来光明的希望。(受访者提供)

冲破青少年心理健康阴霾

当来自淡马锡理工学院传播设计系(diploma in Communication Design)的恺乐(17岁),听到要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创作时,这个题目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她身边有不少朋友有过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记得上小学时有位朋友表面上看起来很阳光,后来才知道她有抑郁症,父母不让她说出来,担心在学校会留下记录。”

在恺乐看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或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我们时常被教导要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讲出来。从小只要孩子一哭,严格的父母会立马扼制,让孩子‘忍着,别哭。’之前跟朋友聊天,发现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沟通分享,学校没有教过,家里也不允许。时间久了,不会正常合理地宣泄情绪,就形成了压抑(suppression),不晓得如何与人沟通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样的模式下长大,习惯了忍住不说。”

恺乐凭借陪伴朋友的经历,分享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吴先邦摄影)

此外,恺乐认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难点在于,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闹情绪(emo)还是真的病了。“我们平时会把emo和I’m so depressed挂在嘴边,某种程度上抑郁症的真正意义被淡化,有时只是一种用词,越来越难分辨真假。很多人无法自我检测,只是留给时间,如果持续低落超过三个月,可能就会有意识要寻求帮助。我觉得有时也需要身边的人告诉他,你需要帮助。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症,很难向外寻求帮助。有时父母也无法理解,以为只是他们在脑海里想出来的病,其实根本就没事。”

每当遇到朋友有心理健康的困扰,恺乐会作为倾听者陪伴,听他们诉苦。她想要通过陪伴告诉对方,“你并不孤单”——这也是她的作品想要传递的信息。

经过数码加工处理后,恺乐的作品将出现不同场景。(受访者提供)

在跨年灯光秀上,恺乐的作品将会被投影在艺术科学博物馆的外墙上。作品的内容是在夜幕中,胡姬花冲破一切阻力,依然向上生长,头顶一轮明月照亮希望。恺乐说:“胡姬花是国花,象征着坚韧不拔(resilience)、顽强向上的精神。在这里不只是一两朵花,而是好几朵一起成长,就像很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我想告诉大家你不孤单,有支持你的人和你在一起。”

用两周时间完成创作,恺乐在画本中尝试了几版草稿,最终定稿的版本会有专业团队帮忙做数码化加工,让这幅作品动起来。在原作之外加入了风雨交加的夜晚,以及日光照耀的黎明,象征着冲破黑暗的幽谷,最终迎来光明的希望。“希望借助这个设计打破社会刻板印象,让大家对心理疾病更有意识,可以敞开来分享。”

廖美娟以富丽敦酒店为外形,展现为新加坡搭建舞台的客工群体。(受访者提供)

感恩客工搭建城市舞台

在来临的跨年灯光秀上,廖美娟(19岁)的作品将会被投影在新加坡富丽敦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的外墙上,这对于一幅关怀客工群体的作品来说,是一种美妙的契合。廖美娟在拉萨尔艺术学院学习动画设计,她的作品以“舞台”为主题,以富丽敦酒店长长的外墙为背景,展示了客工在幕后工作,装点着这座城市。“他们为新加坡搭建舞台,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漂亮的建筑,没有看到他们在背后辛勤的付出。通过这次的作品,希望将他们的劳动搬上舞台,让更多人看到。”

廖美娟试着以同理心思考客工处境,希望借作品提升公众意识。(吴先邦摄影)

廖美娟的作品色彩鲜艳,背景中有运转的齿轮,象征着客工的角色,就像默默运转的齿轮,有了他们,国家的基础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多了解客工群体,廖美娟上网读客工的故事,看纪录片听他们分享心路历程。“我们每个人都有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烦恼,客工作为外来群体,很多人不了解也并不关心他们经历了什么。”

廖美娟试着将自己放在客工的处境,以同理心去思考,“我很珍惜我的家庭,就在想他们离乡背井出外打工,离开自己的亲人孩子,可能会有愧疚感和满满的思念,不知道出来多久才能见到家人。”将美好背后的心酸用创作的方式画出来,去展现客工群体所经历的挣扎,廖美娟希望公众在欣赏灯光秀的同时,可以带入思考,真正能够去体会关怀客工群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