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校果】国大中文系学术研讨会 促进东南亚汉学研究

研讨会主办方与学者们合照,包括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丁荷生教授(后排左六)和副主任杨妍博士(前排左一),以及国大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后排右一)。(国大中文系提供)
研讨会主办方与学者们合照,包括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丁荷生教授(后排左六)和副主任杨妍博士(前排左一),以及国大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后排右一)。(国大中文系提供)

字体大小:

2023年12月1日至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举办了主题为“东南亚汉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的学术研讨会,是中文系70周年系庆的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了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泰国、文莱、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知名学者,探讨汉学研究成果与未来规划。

学术研讨会由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丁荷生教授和副主任杨妍博士主要负责筹办。丁荷生教授和杨妍博士认为,举办此次研讨会,宗旨有三:“一是增进对东南亚区域内的认识;二是集思广益,在新国际形势中探讨汉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课题;三是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本区域的汉学研究和华语教学,通过AI、数码人文技术搜集各国资料,进行整合与共享。”

东南亚华人在汉学中的定位

研讨会分为五个专题小组,每组有几名学者上台演讲。在教授和学生领袖的殷勤招待下,学者们莅临现场,场面颇为盛大。

首位讲者是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刘宏教授,主题为“全球中国学的理念与实践——海外华人的视野”,站在东南亚的角度思考中国和海外华人研究,着重讨论“全球中国学”理念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海外华人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刘宏教授探讨了“全球中国学”理念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海外华人研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大中文系提供)

刘教授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几百年前,中国国力衰弱,这时期海外华人的产生是个大规模的现象,但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在重新崛起的背景下,须重新思考海外华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东南亚的投资逾35%,因而在中国未来崛起中,海外华人发挥关键作用,汉学研究要考虑到南洋视野。刘教授发人深省的演讲,为中国和海外华人研究赋予了全新角度。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王润华,则分享了海上丝路的汉学研究,在中国庆祝“一带一路”10周年之际,对“建构对外话语权”的课题进行分析。他认为,海上丝路东南亚区屡屡被遗忘,应重新掂量其中蕴藏的华人珍贵历史文化 。

王润华教授鼓励学者整合东西方文献和资料,重写完整的海上丝路汉学。(国大中文系提供)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汉学是西方传来的学问,而忽视了发源于本土的研究。研究郑和下西洋这些年,学者鲜少注意到它与今天文化、文学的关系。王教授说,郑和随行人员留下的文字资料,有阿拉伯语、淡米尔语、各地方言,横跨多地,深谙风俗的重要性。这证实了早在明朝初年,郑和随行的海军就有世界观和现代意识的雏形。郑和团队当时深入研究所到之处的风土民俗等次文化,多为田野调查,概念超前,希望不同地区的学者能一起探讨。

近年来,15世纪以东南亚为焦点的南洋研究,成为世界汉学重要的部分。中文学者或许习惯性忽略非中文参考书,待在舒适圈,因而他鼓励学者整合东西方文献,重写完整的海上丝路汉学。

身份认同的探寻之旅

第三场报告中,印尼总统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的赖剑文副教授,探讨了印尼华人的华人性,将自己的奋斗史及身份认同纠缠,娓娓道来。如今说着一口流利华语的他,回顾学习华语的心路历程。他出生于印尼反华反共时代,华人在印尼遭排挤;但众人的冷眼没打击他学好华文的决心,他咬紧牙关,在台湾大学念了硕博学位,通过教育攀爬社会阶梯。他以云淡风轻的口吻述说艰难经历,深沉中点缀着幽默,令人发噱之余,也对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产生深刻反思。

赖剑文副教授将自己的奋斗史及身份认同纠缠,娓娓道来。(国大中文系提供)

研讨会虽由中文系举办,但吸引了各系学生慕名而来。陈冠帆(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说:“研讨会更新了我对东南亚汉学研究的认识,聆听各国教授演讲汉学现状与发展,开拓了视野!”

齐心推进兴趣与研究

第二天,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游俊豪副教授,介绍了南大中文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和华裔馆在汉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汉学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显学,而华人研究的开拓虽诞生得晚,但后来居上,逐步扩大影响力。因而,如何从事、参与及推动华人研究,是三个机构孜孜不息的追求。

游俊豪副教授介绍了南大中文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和华裔馆在汉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国大中文系提供)

最后的闭门会议由丁荷生教授主持,学者就各个课题,如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等发表意见,擦出了火花。来自越南的陈氏水博士认为,此会议是很好的起点,让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聚集,共同商讨未来方向,此做法应延续。

闭门会议由研讨会主办者之一丁荷生教授(左六)主持,各国学者围坐着讨论。(国大中文系提供)

研讨会的成功,少不了筹委会及负责招待学者的学生领袖。禹鹏(中文系大三)是其中一名,他说:“很荣幸能协助研讨会,零距离接触东南亚各国学者。”

与会者黄惠恩(中文系大四)说:“认识东南亚各校中文系的前世今生,了解学者们从事研究的社会语境,也和以前仰慕的老师们交流,很兴奋!”

经过两天的研讨会,教授们与各地同僚们展开深入探讨,在思想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中,收获满满,开始展望接下来的合作与发展,研讨会至此画上完满句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