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为基利俱乐部 凝聚华商拓展人脉

中华为基利总务陈鸿杰背后的这栋漂亮建筑,一个多世纪以来是许多殷商富豪、名流贤达聚集的富翁俱乐部。(萧紫薇摄)
中华为基利总务陈鸿杰背后的这栋漂亮建筑,一个多世纪以来是许多殷商富豪、名流贤达聚集的富翁俱乐部。(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以前的华商一直为社会出钱出力,我们希望把百年来先辈留下的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

宋旺相在《新加坡华人百年史》中记录这么一段陈年轶事:1896年10月,位于安祥山的中华为基利俱乐部(Chinese Weekly Entertainment Club)举行五周年庆典,办了个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这个上流社会俱乐部,是由一群以李浚源为首的海峡华人创立的。

由名流商贾组成的俱乐部会员盛装出席了那次的舞会,有人扮成国王、王子、苏丹,还有人装扮成清廷的李鸿章。俱乐部创立时,新加坡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中国满清王朝尚在,周边马来群岛还有不少苏丹,化装舞会因此少不了这些风云人物。

今天位于克纳街76号的中华为基利俱乐部,是一栋两层半漂亮建筑物,顶部标明1891年,显示俱乐部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资产。根据建筑管制组的旧资料,俱乐部曾在1909年申请增建设施。

俱乐部首任会长是李浚源(也有写作李俊源,1868-1924),他自幼受英文教育,留学英国,作风思想西化。他最早帮父亲李清渊打理振裕号,后来从事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船务,曾担任实得利轮船、南英保险和华商银行的董事主席,富甲一方。

李浚源还担任过华人体育会会长、华人参事局参事、市政局议员、陈笃生医院董事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和商人林秉祥合捐了一架战机给英国政府。

俱乐部成立之初,用英语沟通的会员每周六都会办各种社交活动,经常举行奢华宴会,受邀宾客主要是寓居本地的英国高官和欧洲裔商人。

中华为基利与翠兰亭的关系

不过网上有一些报道,认为中华为基利的前身是翠兰亭俱乐部,甚至说是陈桂兰在1891年把翠兰亭俱乐部重组为中华为基利俱乐部。按照这一说法,俱乐部在1885年之前便在安祥山上的Lessuden House活动。

但不是所有人赞同这一说法。有些研究者认为翠兰亭与中华为基利是两个不同组织。他们认为翠兰亭是马六甲富商陈桂兰在豪宅内设立的俱乐部,几年后便停办。陈桂兰后来把产业卖给来自槟城的富商邱汉阳,而这栋别墅在1906年成为养正学校的校舍。

看来,有关中华为基利和翠兰亭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学者进一步考证和梳理。比较能确定的是翠兰亭应是安祥山最早的俱乐部,是“克纳街”(Club Street)名称之由来。当然,这条街除了中华为基利,还有吾庐俱乐部。

中华为基利俱乐部现任董事部成员就职后合影。(图/中华为基利俱乐部提供)

迎来送往众多显赫历史人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俱乐部迎来送往,曾在这里现身的殷商富豪、名流贤达,除了最早的李浚源、宋旺相、林文庆、伍连德,还有陈武烈、陈合盛(陈金殿之子)、王炳福(王三龙后人)、陈谦福、陈振传、余东旋,以及战前当过俱乐部主席的胡文虎等。当中不少人都是显赫一时、名气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战后在这里出入的名流也不少,包括李光前、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连瀛洲、黄桂南等。新马建国之际,马华公会首任会长陈祯禄也常在俱乐部内宴请马国政要,包括马来西亚开国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俱乐部除了是殷商娱乐消遣的地方,也是他们讨论天下风云、国家大事的地方。

1960年代之前,到中华为基利活动的人,清一色是讲英语的华人精英。后来有一批做印度尼西亚生意的商人加入,这才把华语和闽南话带进俱乐部,并开始改变俱乐部的特质。

1980年代,到俱乐部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喜欢打麻将的华商,迈入1990年代,为基利的会务由黄鸿美、林志耀、陈鸿杰、王顺良、翁良发、陈新荣、刘荫稳、林子良等正副主席,以及谢安桐、柯千衙等名誉主席操持推动,但是会员逐渐老化,青黄不接,成了俱乐部的新挑战。

1998年至2008年之间,友竹俱乐部搬进中华为基利,两个俱乐部共用一个会所。很多友竹会员同时成了为基利会员,现任总务陈鸿杰(65岁)正是从友竹会员,变成中华为基利的核心人物。曾经领导友竹35年的骆水兴,则与黄鸿美、林志耀一起担任为基利会务顾问。冠病疫情暴发前,为基利每年会为骆水兴这位百岁人瑞举办热闹寿宴。

成为新旧移民的联络站

为基利目前有130多名会员,活跃的会员约三四十人。当中一些人,同时是几个俱乐部的会员,经常在怡和轩、友竹俱乐部走动。为基利原本不收女性,后来破例有了两名女会员庄雪芳和白美英。庄雪芳是昔日夏语片影后,在新马有很高知名度。

冠病疫情期间,中华为基利在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中)见证下,捐献53万元善款给奋勇基金。(图/中华为基利俱乐部提供)

冠病疫情期间,中华为基利在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见证下,捐献53万元给奋勇基金。这笔善款由俱乐部会员一同筹集,用来支持专门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机构。

总务陈鸿杰说:“以前的华商一直为社会出钱出力,我们希望把百年来先辈留下的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

传统俱乐部向来是本地华商的凝聚点。展望未来,陈鸿杰认为俱乐部作为商业联系站,在帮助会员扩大人脉网络方面还是能扮演积极角色。他希望通过策划新活动,为俱乐部吸引更多年轻会员。他的构想是把俱乐部发展成新旧移民的联络基地,这样便能吸引想拓展商机的年轻商人加入。


【本赞助文稿首刊于2022年11月13日联合早报《新加坡故事》特辑】
前往专网阅读更多《新加坡故事》特辑内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