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健康成长要感谢金庸 中国作家毛尖谈金庸

毛尖:看了一部烂剧,就要找一部好剧来平衡,有了对比,才知道伤害在哪里。(受访者提供照片)
毛尖:看了一部烂剧,就要找一部好剧来平衡,有了对比,才知道伤害在哪里。(受访者提供照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毛尖大量阅读时下的影视作品,更旁征博引,从经典影视与文学作品中深化她的批评。

金庸的小说在19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毛尖说:“几乎一夜之间,我们有浪迹江湖的冲动,从黑色变成白色。我的青春期是金庸给的,我们这一代的健康成长,要感谢金庸用武侠对我们所有冲动的命名和拯救。对于我们从70年代走过来的青少年而言,也提供一种心理脱贫,看吧!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一个恣意的江湖供我们驰骋。”

如果要用金庸武学来形容中国作家毛尖的文字,我会选择“玉箫剑法”。

桃花岛主这套剑法,融入点穴的精要,快狠准,但舞起来风流潇洒,毛尖的文字亦然,观点尖锐独到,行文大气洒脱,读着好看,有营养,也大快人心。

毛尖的影评,除了王语嫣式的广博,还有萧峰式的深情,加上毛尖自身独有的才气,没有人可以复制。

虽然毛尖不可复制,但阅读毛尖,足以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影视观者。

去年金庸驾鹤西归,毛尖写了一篇文章纪念,是我读到最感动的一篇,她写道:“说到底,不是金庸写得有多好,是我们在最好的年纪撞上他,就算我们郭襄一样集体出了家,40年后练的也是黑沼灵狐,一招关乎杨过的武功。”

——那简直是刻骨铭心,管它什么文学史、文艺批评,金庸就是我们在对的时候遇上的,最对的也最星火燎原的情怀。

新加坡书展这次请到毛尖从上海过来,谈金庸小说与金庸武侠的影视改编。厚着脸皮,我自告奋勇担任与谈人,借此机会,先通过电邮与毛尖笔谈,为自己也为读者热身。

华语观众永远需要武侠 

这阵子,2019年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热映,曾经的周芷若——周海媚,已升格当灭绝师太,但动作画面没有太大的进展,除了慢动作,还是慢动作,无怪乎毛尖要发出“武侠电影的慢动作正在毁掉我们最有价值的类型剧”的感慨。于是身边朋友都去看《捍卫任务3:全面开战》了,一镜到底的枪战和柔术,才叫爽快。猛然发现,慢动作闪子弹,已经是《梦幻科技》,上世纪末的创意了。

谈到武侠电影的价值,毛尖认为,武侠电影史几乎就是华语电影史。

她说:“武侠片过去和现在都是华语电影的拳头产品,不仅邵氏时代,几乎在我们电影的发轫期,我们就有武侠电影。1928年,《火烧红莲寺》掀起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武侠热,之后我们的武侠叙事,武侠语法和制作,就一直世界领先,每个时代节点,我们都奉献非凡的武侠名作,甚至可以说,华语武侠电影史,就是一部华语电影史。这个和我们特殊的文化史和阅读史有关,就像日本武士电影,是他们特有的,所以,我相信未来武侠电影还会是华人世界最有价值的类型,最重要的是,武侠观众在这里,华语世界的观众,永远需要武侠,这是基因决定的。”

也许我们可以说武侠小说退烧了,但武侠电影却还一直盛行,从徐克、周星驰到王家卫,武侠电影历久弥新。

20190603_zbnow_jingyong_Medium.jpg
新版《倚天屠龙记》慢动作泛滥,让毛尖误以为电视机坏了。(互联网)

慢动作是结构性语法

任何创作,总在细节里见真章,金庸武侠小说不乏对武打动作的精雕细琢,但将文字转换成影视,细节之刻画,不一定要靠慢动作。

毛尖认为,无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或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就小说而言,打斗场面不乏雕琢,比如水浒名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毛尖记得学生时代老师教到此篇,其刻画让整个教室都“很high”。

毛尖说:“这种细致,绝不是今天影视剧的慢镜头可以比拟。鲁提辖在细打郑屠前,一系列的动作,多么行云流水,‘拔步当街’‘就势按住’‘腾地踢倒’‘再入一步’‘踏住胸脯’……在这样的速度里,才能展开真正的慢动作。换言之,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慢动作都是一种结构性的语法,常常是高速中的低速,尤其发生在武侠电影中。今天影视剧的慢镜头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凑时间手段,从开始到结束,都慢,前一段看新版《倚天屠龙记》,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电视机出了问题。”

所以毛尖才会半开玩笑地建议,武侠剧应该禁用慢动作三年。

可是她也明白,慢动作滥用的背后,是市场机制与播映模式的问题,如果《倚天屠龙记》加快两倍,整体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此一来,剧集会缩短,广告收益也就减半。若拿美剧来比较,可能也半斤八两,毛尖热追八年的《权力的游戏》终于走到最后一季,始终难逃烂尾的命运。到底谁比较媚俗,她说,美国的周播剧比中国大陆更媚俗,观众不喜欢,直接砍剧,造成美剧大量有头无尾。她认为,中国影视剧要走上新台阶,就必须彻底改变播映制度,网剧是一个可能,但她并不乐观。

支持限制后宫剧

中国影视剧从1980年代的四大名著经典,到康熙、雍正等帝王传奇,如今已转向《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后宫与穿越剧的热潮。此后,中国官方发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讨论,对于古装剧甚至一度出现“限古令”,让人质疑是否矫枉过正。金庸武侠小说迷人之处,就在于加入历史元素,在虚实之间回应社会现实,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的辩论或者限古令的出现,会否冲击武侠电影的命脉?

对此,毛尖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讨论,主要针对穿越剧与玄幻剧对历史的任意挪用,尤其涉及到民族是非问题,如美化汉奸等现象。她说,如果武侠剧中出现此类问题,也会被投诉,但不可能封闭全部的武侠小说改编。

毛尖说:“我不清楚你对此类批评具体抱什么态度,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虽然这个帽子有点大,确乎是我们很多宫廷剧的问题。这些年,我们拍那么多的宫斗剧,搞得皇帝似乎成天都在处理后宫,一部《雍正王朝》哪里敌得过无数四阿哥情史,所以,如果粗暴地说,我是支持对后宫剧做必要限制,否则中国人简直都心机腹黑能手。至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都可以在历史层面得到检阅,而且历史和政治的抱负,从来没有脱开过金庸的小说走向,他的大侠,也都人在江湖心系苍生,比如郭靖战襄阳,这是一般武侠作家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正因为金庸笔下,侠之大者,其他人无法相提并论,金庸作品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青春期是金庸给的

毛尖认为,金庸是最后一位“文艺复兴式的百科全书作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说:“梁羽生的《萍踪侠影》还能和他的有些作品比一下,其他,包括古龙,当代作家都更别提了,都不能和他比。作为小说,金庸小说,像《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几乎可以说实现通俗小说的全部抱负。要教化有教化,要政治有政治,要娱乐有娱乐。你说他不会写儿女情长吗?令狐冲杨过的故事,你不都记得?你说他太野史,他笔下的一个个金兵还都经得起细看。”

在文化意义上,金庸作品与读者相遇的时机更是关键。

香港与新马的武侠小说读者,因为华文报业的发达,自1950年代金庸开始创作之初,就一点一点接触他的文字。中国大陆的读者却要等到文革结束后,才有机会阅读金庸作品。

毛尖说:“在文化史的意义上,金庸在1980年代初,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几乎是一种文化启蒙,我们因此发现,我们的少年荷尔蒙可以被命名为‘侠’,而不是其他脏乱差的名字。几乎一夜之间,我们有浪迹江湖的冲动,从黑色变成白色。所以,我说,我的青春期是金庸给的。他几乎重新定义我们原本上不了80年代台面的愿望,我们这一代的健康成长,都要感谢金庸用武侠对我们所有冲动的命名和拯救。金庸文本提供的‘豪华人生’感,对于我们从70年代走过来的青少年而言,也提供一种心理脱贫,看吧!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一个恣意的江湖供我们驰骋。”

金庸作品启蒙许许多多青少年,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读物,毛尖虽然也鼓励当今的年轻读者阅读金庸,但如果所有人现在都还在读金庸,也未必是好事。她说,文化换代是必然结构,金庸虽然纵横几代读者,但长据流行文化榜上,不是特别值得华人骄傲的事,让人担忧新人何在。

20190603_zbnow_mao_Medium.jpg
毛尖作品《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一寸灰》,《我们不懂电影》。(互联网)

看电影忘了儿子

读毛尖的影评,除了惊讶于她对时下影视作品的阅读量,更佩服她的旁征博引,从经典影视与文学作品中深化她的批评。

除了写评论,毛尖的正职是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她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要忙,我好奇地问她,到底每天花多少时间看剧写文章,她说:“周围朋友经常说,看电影电视剧,是我的最大淫欲。回头想想也对,这些年,我熬过的所有夜晚,都跟看影视剧有关。看《24小时》一气呵成,看完还发烧。看《士兵突击》用了两天。《潜伏》看了三遍,都两三口气看完。电影节,一天四场看过,一天五场看过。为了看电影,忘了儿子等在家门口,弄得老妈痛心疾首。一定要求一个平均值的话,一天三四个小时吧。”

职业女性的生活何其忙碌,毛尖说她不当老师不当妈的时候,才看书看剧写文章。她习惯看完整套剧才动笔,至于电影院的大银幕还是个人书房里的电脑小屏幕,她近年已经慢慢接受“读电影”的方式,用电脑观看,方便定格调速。

毛尖说:“《权力的游戏》虽然很史诗,除了最近的烂八季完全跌破期待,我基本上是在电脑上看的。这就像资源匮乏年代,我们用录像带看,雪花飘飘的录像带,有我们多少美好记忆。回头想想不可思议,当年怎么能忍受脸都看不清晰的伯格曼,但也都看下来了,而且似乎印象特别深刻。”

建议年轻读者多看好片

观剧的量如此庞杂,意味着烂片烂剧的摄取量不少,毛尖如何确保自己没有吃坏肚子呢?

她这样回答:“一直有朋友很不解地问,干吗不看好的,去吃这种垃圾食品。我的解释是,就算是烂片,因为是当代烂片,也需要对它们有一个了解,说到底,中下流影视剧,常常是大众文化的最好窗口。至于说怎样才能不吃坏肚子,或者抵御烂片,我的方法一直是1比1。用过一场烂片,再用一个好片,平衡一下也对比一下,有了对比,才能知道伤害在哪里。”

对于年轻的读者,毛尖建议,还是先多看好片。她举例,同时有好莱坞版和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时,选择看苏联版的。同时有过去和现在的《英雄本色》,看过去的。同时有无数版金庸改编,选择看1990年的电影《笑傲江湖》。

“把胃口弄强大了以后,再去五谷杂粮来者不拒地生活。”

这就是毛尖的观剧哲学。

金庸小说及其影视改编

主讲人:毛尖

与谈人:陈宇昕

6月8日(星期六)

下午3时30分至5时

新加坡书展主舞台(Outdoor Plaza Main Stage @ Level 1)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