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贤演讲全文 坚韧应对外部变局

字体大小: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暴发的新闻是在五个月前第一次传开。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冠病从一个地方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演变成全球危机。冠病大流行扰乱了国际体系,也在各方面带来深远的改变。这些改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并已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计造成影响。例如,现在要到国外公干或旅游,已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而新的公共和个人卫生标准也将成为新常态。

许多例子已经显示,疫情所带来的改变已加快很多现有的趋势。例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员工都改在网上办公,造成我们的商业活动、工作和购物方式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将影响企业互相竞争的方式,以及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在家办公也意味着人们就算身在其他国家,也能在家从事相同的工作。这虽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但也加剧了人们之间的竞争。

此外,冠病疫情也加速现有的地缘政治趋势。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全球供应链中断,多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局势也因为社会分化日益严重而变得更加不稳定。这些都助长了本土主义及保护主义浪潮。有些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短期利益而采取单方面行动,这让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协调国际应对方案时面对困难。

这些事态发展已对国际体系和全球秩序造成威胁。70多年来,国际体系及全球秩序为全球各国提供了和平发展的机会。对好几代新加坡人来说,全球化和开放市场都是必然趋势,但我们已经不能假设未来的情况也会是如此。

今天,我将探讨新加坡将面对的挑战,以及我们会如何捍卫我国在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我也将分享政府会如何照顾所有新加坡人,并使我国更加强韧,为一个更不明朗的新世界做好准备。

塑造未来的世界

世界各国应对冠病疫情的方式,将影响疫情后的国际格局。各国协作的体系是否会出现变化?随着各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大国之间是否还会展开足够的合作,来克服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保护主义又是否会再度抬头?世界在技术及经济层面上会不会分裂成两大阵营?

这样严峻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各国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扭转这样的趋势。

冠病危机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尽管如此,各国不应该因为冠病而渐行渐远,而是应该变得更团结,更加努力打造一个更和谐的世界。毕竟,狭隘地追求各自的利益,未必会带来最好的结果,利人利己才是更有智慧的选择。

疫情当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照顾病患、保护前线医护人员、研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和疫苗,以及确保我们有充足的疫苗和医疗供应。

疫情结束后,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是漫长的。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国际协议以安全地逐步恢复跨境交流与往来。我们也需要更新、改革并强化国际贸易体系,以配合新的国际局势。各国维持紧密的合作与贸易关系,总比大家互不往来或陷入冲突更理想。

我们希望大国会带领全世界战胜冠病疫情。这将在疫情结束后,为一个焕然一新、开放、团结和包容的世界奠定基调和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人类就能一同采取行动,应对日益严峻的共同挑战,如暴力极端主义、核扩散、网络安全、未来的流行病和气候变化。这些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大小,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

尽管世界已有所变化,但有些事情却不会改变。新加坡是一个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多元种族小国,周围都是土地面积比我们大得多的邻国,而且容易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影响。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新加坡希望成为各国的好伙伴,为本区域的和谐作出贡献。我们将继续积极与我们的亚细安伙伴国,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建立密切关系和推进良好的合作,包括共同应对冠病疫情。

在这期间,我们和马来西亚密切合作,以协调跨境人员和货物的流通。为了体现亚细安的团结精神,我们向马来西亚、印尼等成员国捐赠口罩、试剂盒和呼吸机等。我们也与亚细安各国和其他主要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遏制病毒的传播,避免疫情对本地区的经济造成更大的破坏。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邻国之间无法避免的双边课题。我们会竭尽所能解决这些问题,在维护新加坡利益的同时,争取双赢结果。在这些问题取得解决方案前,我们必须好好处理和遏制这些问题,双方才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展开互惠互利的合作。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新加坡也致力于在本区域乃至国际上扮演有建设性的角色。我国与主要合作伙伴共同确保供应链保持开放、畅通和坚韧。为了促进贸易往来,我们活跃于世界贸易组织,为数码经济更新条规。另外,在一个日益重视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世界里,来自我国的邓鸿森,最近受委接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成为首个领导联合国旗下组织的新加坡人。

作为一个小岛国,我们也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尽一份力。今年3月,我国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呈了更新加强版的国家自定贡献预案和长期减排发展策略。

这些重要的课题,都将影响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呼吁大国负起加强国际合作的责任时,也不该忘了小国也有能力发声和采取行动。于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组成二十国集团(G20)的同时,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联合国中小成员国也共同组成环球治理组织(3G)。这个30个成员国组织向二十国集团提出中小国家对各种议题的看法,以促进更多元和具包容性的全球对话。新加坡也在联合国内发起并继续领导“小国论坛”,让成员国集体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由11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前身是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签订的P4协定。以亚细安成员国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亚细安以及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国聚集在一起。这些都是能让小国提出想法,加以落实并得到大国响应,借此扩大合作的平台。我们会继续在这类平台扮演积极角色。

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具建设性的角色并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能干且善于应变的外交官。我国外交部在各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努力在世界上为新加坡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为新加坡人开拓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而冠病疫情所带来的全球性改变,使这点变得更加重要。

更强韧的新加坡

新加坡要在世界立足,就需要保持繁荣昌盛,全国上下齐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外交言论才能让人信服,我们才能防止敌人在新加坡操纵舆论、分裂社会,我们才能为他人提供价值,吸引其他国家和我们合作。我们必须保持坚韧团结,才能自信地面对全世界。

冠病疫情带给我们严峻的挑战,它考验了我们应对国家危机的能力和决心。为了应对这次的危机,我们举国上下全民一心,共同防疫。为了更有效地协调抗疫工作,我们在今年一月成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新病毒不但凶险,还悄无声息地快速蔓延,让世界各国都难以捉摸。面对这个威胁,我们不得不在局势不明朗和信息不齐全的情况下,做出艰难的决定。

这场危机消耗了我们许多资源,也重重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当疫情一波接一波来袭时,我们都能及时作出调整并迅速采取行动。每当疫情出现变化时,我们也实行新的防疫措施来减缓和遏制病毒的传播。

多亏了大家在这段时间的耐心和坚持、配合与合作,我们才能成功减少社区内的新增病例。客工宿舍的疫情也已经稳定下来。我们将继续检测每一名住在宿舍的客工,确保他们没有染病,能够安全复工。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安全地逐步重启各种活动,并会采取黄循财部长较早前在他的演讲中所提到的必要防范措施。

在我们走出疫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建设一个更强韧的新加坡,以便在一个更不明朗的世界里快速和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接下来,我将说明我们在三大方面的韧性。这三大方面是危机应对能力、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

危机应对能力

首先,冠病疫情显示,国家未雨绸缪,确保有足够的储备和韧性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光靠财力来化解危机,我们也需要有才干、有经验、能灵活应变,以及具有组织能力的团队。

当冠病来袭时,我国的医疗保健体系能借鉴沙斯(SARS)疫情期间所累积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以及因此而具备的专长和能力来应对。我们也能够像对抗沙斯疫情时,借助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力量,迅速开展追踪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然而,每个危机都不尽相同。对抗冠病疫情对我国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当客工群体出现大量病例的时候。我们很早便开始留意客工宿舍的情况,并已加强防范。不幸的是,由于冠病的传染力比沙斯高出许多,我们之前的防范措施因而显得不足。截至3月25日,本地的客工宿舍并没有确诊病例。但在仅仅10天后,也就是4月4日,客工宿舍的病例就增加到26起,于是我们果断采取行动将病患隔离开来。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度传染力,加上客工在宿舍内过着群居生活,因此在两周后的4月20日,客工宿舍每天的新增病例就达到1000多起。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预料到新加坡需要社区护理设施,也已经动工兴建。我们在四月份早期加快了这些设施的建设进度,并扩大其规模,每天都在增加它们的容量。当疫情在5月12日达到高峰时,这些社区护理设施和其他类似设施共容纳近两万名病患,比我国所有公共急症医院的总容量还要大。我们动员了来自公共服务部门、政联公司以及私人领域的资源,协助设立和管理这些设施。许多医务人员也挺身而出,协助维持日常运作。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照顾到每一名病患,也不会让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威胁到性命。

我们的团队倾全力参与这次的行动,目前依旧马不停蹄,努力将客工宿舍的疫情全面控制下来。如今每天的新增病例已减至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也有约三分之二的病患已经痊愈。

尽管新加坡武装部队和内政团队不曾为这样的任务接受训练或提前做准备,但他们展现了随机应变和时刻准备就绪的特质,在短短几天内就成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支援已经身在前线的人力部和卫生部同僚。工作小组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设立了疫情指挥、管控和通讯机制、派遣前线保障支援小组到所有客工宿舍照顾超过30多万名客工,以及支援卫生部的医疗援助计划。

每天有多达1000名病患送到我们的护理设施,而工作人员必须对他们一一进行追踪、检测和监察病情,还要把仍可感染他人的病患隔离开来并安全地把他们迁移到适当的住处,同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治疗。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和工作小组的许多成员密切合作,也十分留意他们的工作情况。我很感谢他们每一个人付出非比寻常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

这次的任务相当艰巨,而这支由全国人民组成的团队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次的经历让我清楚意识到,即便一切太平,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为不可预知的未来做好准备,为国家培育人才、积蓄力量。这样一来,我们遇到危机时,才能果断行动,并且灵活和快速地应对。

经济韧性

第二,我们必须保持我国经济的韧性。短期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应对冠病疫情对我们的生计和供应链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能通过积累储备、扩大进口来源和自主生产,确保食物和必需品供应充足。这有赖我们经过多年努力才建立起来的工业产能和经济韧性。

我们每天为国人提供有关疫情的最新消息,在应对这场危机时采取透明、有序和全面的应对方式。这进一步加强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的信任,也提升了新加坡可信、透明的信誉,对我们来说相当有利。

过去,新加坡也曾面对并成功克服类似挑战。在建国不久后的1967年,英国宣布从新加坡撤军。当时,英国的这项举措可能让我国减少20%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失去多达7万份工作,而当时的新加坡公民一共只有现在的一半。那可不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而是长久的结构性萎缩。但国人还是咬紧牙关、奋力拼搏,坚毅前行。我们投资于人民的教育和基础建设,对外开放,也大力发展新的工业领域,如造船业、修船业、电子业和旅游业等。和1967年相比,今日的新加坡坚韧许多,并更有能力开拓新市场、发掘新商机和创造新工作,以替代所流失的生意和工作岗位。

我的内阁同僚会在接下来几天,和大家分享更多有关如何保持新加坡经济韧性、推动经济复苏,以及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

社会韧性

每一场危机都会对我国的社会结构造成压力。建国时期的动荡不安,让国人深刻意识到维护社会和谐与团结的重要性。

要维护得来不易的和谐与团结,第一步就是确保每名国人从小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以便将来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果实。

我们致力让所有新加坡人都买得起优质的公共住房,让他们更愿意为国家的未来奋斗。来自各族群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同一座政府组屋,在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也促进了种族及宗教和谐。

在面对危机时,新加坡人靠经年累月建立起来的互信共渡难关。例如,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我们虽然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却没有因互相猜疑而导致关系紧张,造成社会分裂。同样地,我们也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沙斯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重挑战,自始至终互相扶持。

此次的冠病疫情对我国是更大的考验。我很欣慰看到许多国人以及在本地生活的外国朋友主动给予客工们关怀和照顾,种种善举体现出他们的爱心和怜悯之心。他们不分种族和宗教,向社会上较弱势的成员伸出援手。

其实,我们同为人类,在危机中的一言一行,揭示了我们真实的一面,并反映新加坡和其人民所秉持的价值观。

结论

冠病疫情并不是新加坡面对的第一场危机,更不会是最后一场危机。作为小国,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更加脆弱。在新加坡短暂的历史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经历并克服了各种危机。我们可说是大约每十年都会遇上一场危机,其中一些还较为严重。这次的冠病疫情,是我在投身公共服务的40多年里经历过最大且最复杂的一场危机。

为了对抗疫情,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动用了各项资源,包括国家储备金、整个公共服务体系,并启动危机处理机制和利用社会资本。

许多新加坡人也积极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阻断措施期间,大家各尽其责,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出现社会分化的现象。社会分化影响了这些国家妥善应对危机的能力,进而断送了人民的生命和生计。

政府的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负责统筹我国对抗冠病疫情的工作,小组由新一代的部长、公务员、医疗专业人员、以及内政团队和武装部队人员担任领导工作。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第一次面临重大危机。年轻部长咨询了资深内阁同僚的意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也在政府内部及以外广纳建议。过去几个月,我同他们紧密合作,每天都交流意见,过程中大家也畅所欲言。他们临危受命,不负所托,并发挥了团队精神,积极率领新加坡人共同抗疫。这是我们一同确保新加坡领导班子的韧力、以及领导方针得以延续的方式。

新加坡人团结一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坚信我们能够克服这场危机,以及将来可能面对的任何挑战。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够打造更强大、更美好的新加坡。

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安康。谢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