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近完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左一)在第10届世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学生交流。(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提供)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左一)在第10届世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学生交流。(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提供)

字体大小:

新加坡正在完成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以科学方式重新审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计划。

第10届世界可持续发展论坛星期四(9月14日)在新跃社科大学举行,这是论坛首次在新加坡举行。

傅海燕 :气候变化威胁全人类 须各方合作应对挑战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致辞时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的研究工作,帮助我国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区域和地方影响。

她说,我国2013年创立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秘书处正在完成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

傅海燕说,研究将更新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未来的温度、降雨量、湿度和海平面等预测,更深刻理解气候变化的地方性影响。我国会根据研究重新审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计划。

她强调,气候变化继续威胁全人类的生存,要有效应对挑战须各方的合作。

周祥龙:科技非“灵丹妙药”

IPCC主席团成员、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周祥龙在第10届世界可持续发展论坛演讲。(新跃社科大学提供)

IPCC主席团成员、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周祥龙演讲时说,科技能够缓解气候变化,但不是“灵丹妙药”,可持续发展也应该包括增进社会凝聚力,确保绿色转型具公正。

他举例说,太阳能板、电动车等科技有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科技迅速发展,采购成本降低,各地近来广泛采用这些技术。不过,气候变化十分复杂,科技纵能缓解问题,却不是万能的方案。

周祥龙说,如果各方意识到现有的经济系统不可持续,决策者制定的政策也应该考虑到边缘化的群体声音,只有当他们的声音被听见,可持续发展才取得真正的成功。

“可持续发展不能单靠一个人的努力,必须通过集体力量改变现有模式。”

跃大跨领域与体验教育学院院长谢汉文教授认为,环境课题复杂,跨学科思维可以更全面地剖析问题,这方面的教育应从小培养。(新跃社科大学提供)

跃大跨领域与体验教育学院院长谢汉文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环境课题复杂,跨学科思维可以更全面地剖析问题,这方面的教育应从小培养。

他举例说,解决环境污染不仅需要科学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分析如何更有效地鼓励人们改变生活习惯。

新加坡食物银行创办人黄玮婷认为,可持续是一种生活方式。(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食物银行创办人黄玮婷是论坛分享者之一。她受访时说,各方多年来积极宣导,民众对食物浪费的问题有更高的认识,尽可能避免浪费食物。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也是社会议题。

“可持续是一种生活方式,食物是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分发食物,希望填饱弱势群体的肚子,也满足他们的心灵,借此提升生活素质,这跟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