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声后人捐赠国大博物馆577件土生华人藏品

此次捐出的瓷器中,有一套别有特色的瓷器——深邃的午夜蓝釉瓷器带有复杂的白色图案,器具包含椭圆形的托盘、茶盅、茶壶、酒暖器、茶杯、蟋蟀盒、瓜子盒和一只牛奶壶。图案中交织着吉祥的象征,包括蝙蝠和“寿”字,代表幸福和长寿。(国大博物馆提供)
此次捐出的瓷器中,有一套别有特色的瓷器——深邃的午夜蓝釉瓷器带有复杂的白色图案,器具包含椭圆形的托盘、茶盅、茶壶、酒暖器、茶杯、蟋蟀盒、瓜子盒和一只牛奶壶。图案中交织着吉祥的象征,包括蝙蝠和“寿”字,代表幸福和长寿。(国大博物馆提供)

字体大小: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NUS Museum)收到本地收藏家捐赠的577件土生华人文物,这批藏品是国大博物馆迄今收到最大批的赠礼。

这批文物是收藏家曾秀琴过去30年的藏品,包含许多专为土生华人生产、带有中国传统纹饰的瓷器。

曾秀琴的英文名字是陈爱丽丝(Alice Tan),她已故的配偶陈永善(Peter Tan)是陈金声的玄孙。曾秀琴热心慈善,夫家多年来更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例如,陈金声在19世纪中期办校,他的孙子陈若锦(Tan Jiak Kim)则通过个人筹款在本地建立医学院,这所医学院如今已发展成国大杨潞龄医学院。

2013年,曾秀琴和陈永善曾为国大捐款,支持贫困学生和国大各类学术项目。国大当年获得这笔捐款后,把青龙木学院(Angsana College)易名为陈爱丽丝与彼德寄宿型学院(College of Alice & Peter Tan),新名称中的“彼德”便是陈永善。

风格独特的娘惹瓷器,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它们大多产自中国江西,主要是为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等英属海峡殖民地的富裕土生华人家庭制作。

这批收藏中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娘惹瓷器,包括当年专门委托定制的瓷碗,设计中融入家族的姓氏,内外壁都有生动绘图的盖罐。

国大博物馆:为研究土生华人文化及其影响提供资料

国大博物馆星期五(10月6日)发文告指出,这批文物将为深入研究新加坡和周边地区土生华人文化及其影响提供珍贵资料,同时也能为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跨学科的合作机会。

文告还说,通过研究这批瓷器生产和使用的历史背景,学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海峡殖民地的社会动态以及土生华人的生活面貌,同时促进其他主题研究,例如全球历史上出口瓷器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东南亚市场如何在文化上影响中国瓷器,以及制作和保养瓷器的过程演变。

根据文告,曾秀琴形容这批收藏是她的“宝贝”,希望能帮助丰富和深化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对土生华人文化的研究。国大博物馆计划今年底专门为这批文物举办展览,并推出纪念刊物记录这些收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