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立新智库 防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

卫生副总司长(公共卫生)王睦贵客座教授(演讲者)出席亚洲卫生安全中心开幕仪式时指出,从长远来看,投资于卫生应急准备和卫生安全是很值得的。 (叶振忠摄)
卫生副总司长(公共卫生)王睦贵客座教授(演讲者)出席亚洲卫生安全中心开幕仪式时指出,从长远来看,投资于卫生应急准备和卫生安全是很值得的。 (叶振忠摄)

字体大小:

随着科技和交通越来越发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威胁将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为更好地应对这类风险和挑战,我国成立新智库,以便在区域卫生安全方面强化研究、培训与合作。

坐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亚洲卫生安全中心(Asia Centre for Health Security),星期三(4月17日)正式开幕。

亚洲卫生安全中心主任许励扬教授致辞时说,这个新中心是个学术智库,它的目标是研究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并为大规模生物威胁制定更好的衡量标准,同时针对亚洲卫生安全发展拟定优先项目。

许励扬也是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全球卫生)。他指出,关于流行病卷土重来的疑问,“不是它会不会再次发生,而是它什么时候会再发生”,因此有必要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出席开幕式的我国卫生副总司长(公共卫生)王睦贵客座教授说,新加坡为应对冠病疫情,三年内共投入723亿元,支持企业、员工、家庭和社会渡过难关。他强调,政府持续加强流行病研究和研发能力,为未来的疾病威胁做好准备。

他说:“显然,从长远来看,投资于卫生应急准备和卫生安全是很值得的。”

新中心除了从事流行病的防备、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外,还会针对未来的流行病展开模拟演习和研讨会、组织政策会议,并研拟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筛查标准等。

亚洲卫生安全中心法律与治理项目负责人伯曼(Ayelet Berman)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合成生物技术工具越来越普及,参与DNA合成研究与实验的成本与门槛也大幅降低。

DNA合成(synthesis)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的关键基础技术,也就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将核酸复制并串联起来,形成较长DNA序列的过程。它在医药、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与日俱增,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新中心拟建立筛查标准 确保DNA技术得到善用

伯曼指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DNA合成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推动医学进步,例如制药发展,但也会导致新风险涌现。如果人工处理DNA的技术被滥用制造有害物质,并加以传播,将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DNA合成筛查成为医学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之一。她说:“目前,新加坡和东南亚在筛查方面还在起步阶段,新中心的研究计划之一,就是要更深入地探索并建立筛查标准和指南,确保技术得到善用。”

新中心也将与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培养卫生安全专业人才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