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生活:匹克球不再是“老人运动” 旋风从美国吹到本地

因容易上手加上明星效应,匹克球近年来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iStock照片)
因容易上手加上明星效应,匹克球近年来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iStock照片)

字体大小:

匹克球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新加坡,但一开始被定位为乐龄运动,直到疫情推动它在美国迅速发展,加上明星效应,匹克球现已成功转型为老少咸宜的“潮流运动”。

你听说过匹克球(Pickleball)吗?如果没听过,亦或者听过,但仍认为它是“老人运动”的话,那你就太落伍了,因为匹克球不仅是美国近年来发展最快速的运动,还是今年预算案中被点名会获得更多资助的新兴运动之一。

根据美国匹克球总会的调查,匹克球去年连续五年蝉联美国国内最快速发展运动,而这股旋风也刮到了本地。新加坡匹克球总会会长庄小丹(59岁)说:“匹克球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新加坡,一开始被定位为乐龄运动,主要是乐龄人士在联络所里打。本地五年前大概只有1200人打匹克球,但现在已增至5、6000人。”

究竟什么是匹克球?它是一项结合了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的运动。简单来说,它的球拍更像乒乓球,打法更像网球,所使用的场地则与羽毛球的一般大小。一把匹克球球拍售价介于40多元至200多元。

新加坡匹克球总会会长庄小丹对本地匹克球发展抱有很大的期待。(档案照片)

易上手 三代同堂一起打

庄小丹说:“匹克球使用的塑料球比网球稍微大一点,但很轻,也没有太大弹力。球拍比乒乓球拍大三四倍,但不重;使用的场地则与羽毛球的一样,但严禁在前场杀球,这些都使得匹克球很容易上手,玩起来不那么费劲,不会对身体尤其是膝关节造成太大负担,所以一开始被定位为‘老人运动’。”

但庄小丹不认为匹克球是个慢节奏,毫无挑战性的运动。“它可快可慢,一般年轻人都会打得比较快,但要赢得匹克球的比赛,速度和力量并非全部,有时还需要很多‘轻功’。”

匹克球教练林明达(43岁)则认为,匹克球是个非常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运动。他说:“很少有运动是可以三代同堂一起在场上打的。”

“我在2018年接触匹克球,2021年开始兼职教球(成人),隔年开始教小朋友,包括我的孩子。很高兴我的母亲近半年来也开始活跃于匹克球。”

林明达透露,他目前有23名学生,其中小孩占了15人,这显示打匹克球的人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而匹克球也已成功转型为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

就读于伟源小学的坂仓百香(八岁)在受访时说,她平时看父亲打匹克球,觉得很有趣,便在两年前开始学。

来自先锋小学的丁梦涵(12岁)则说:“我两三年前就开始打匹克球了。它是一项很有趣的休闲活动,能让我暂时逃离日常生活。它也是很好的社交活动,能让人很容易结识到新朋友。”

网球前名将玛利亚·莎拉波娃(右一)、施特菲·格拉夫(右二)、阿加西(左一)、麦肯罗(左二)上个月在美国进行了一场匹克球友谊赛。(路透社)

疫情与明星效应推动匹克球快速发展

匹克球之所以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主要原因是它近年来在美国很火,社交媒体的传播与疫情期间对一些室内场馆的限制,都对提升匹克球的受欢迎程度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疫情使得更多美国人过去几年从室内运动转向户外运动。大咖艺人如里奥纳度狄卡比奥(Leonardo DiCaprio)、艾玛沃森(Emma Watson)、现役与退役运动员相继宣称是匹克球爱好者,让原本被视为“老人运动”的匹克球瞬间变得时尚,甚至成为投资界的“新宠”。

据了解,NBA球星詹姆斯(James)、格林(Green)、杜兰特(Durant)、美国橄榄球联盟(NFL)退役明星球员布莱德(Brady)、女网前世界第一金·克莱斯特丝(Kim Clijsters)和日本网球名将大坂直美等,都投资了这项新兴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匹克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Pickleball,MLP)于2021年创立时只有八队,2022年扩充至12队,去年已翻倍至24队。

去年8月刚诞生的新加坡首支匹克球国家队,成队两个月后就在台湾举行的亚洲匹克球运动会的35岁以上组别赛事中获得季军。(取自新加坡匹克球总会脸书)

新加坡首支匹克球国家队去年诞生

在新加坡,匹克球爱好者的数目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庄小丹说,在去年一年一度的Pesta Sukan综合运动体育节上,报名参加匹克球的人数达到880人,相较于2021年的300人和2022年的440人有明显的增加,且近一半的参赛者年龄在40岁以下。

他还透露,新加坡首支匹克球国家队于去年8月诞生,10月参加在台湾举行的亚洲匹克球运动会,并在35岁以上组别赛事,于10支参赛队伍中获得季军。

期待匹克球能正式成为校内课外活动

但庄小丹认为,匹克球在新加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说:“匹克球在新加坡还是个非主流运动,对我们来说,要争取赞助和经济上的支持一直是最大的挑战。所以当得知政府要出手相助时,我们真的很高兴,因为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建立匹克球学院,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及聘请专业教练,从而促进我们的高水平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匹克球馆,好让我们能举办国际赛事、培训活动和分享会。”

新加坡现阶段只有四个匹克球专属场地,他们分别位于ActiveSG旗下的裕廊、蔡厝港、盛港和杨厝港运动中心内,但这些都是户外场地。室内场地则一般与羽毛球共用,所以要预订室内场地,往往是一大挑战。

庄小丹希望匹克球有朝一日能在校内“转正”,成为正式的课外活动。他说:“目前学校都把匹克球作为增益或假期活动提供给学生们,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匹克球能成为正式的课外活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