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0

金字品牌滋养企业展光芒

字体大小:

每当和中小企业的老板们谈起“企业品牌”这个课题时,他们总会提到“新加坡金字品牌奖”(SPBA),足见这个陪伴中小企业走过逾20年历史的“SPBA”已经深入老板们的心,而这个创办于2002年的年度品牌奖幕后推手是《联合早报》和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ASME)。

“新加坡金字品牌奖”已是早报的常年重点长青活动之一,也算是早报这些年来唯一联办的年度大型商业项目,在庆祝100周年报庆之际,让我们回顾这些得奖企业与早报一起走过的岁月。

写这篇文章时,今年的SPBA(全称 Singapore Prestige Brand Award)评审工作刚告一段落,新一批的得奖名单即将出炉。

说到“新加坡金字品牌奖”,就得了解当年促成这个奖项的过程,以及早报和ASME是如何联手推出这个让中小企业打造品牌的平台。

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是最早参与筹备SPBA的早报代表,他和当年初任ASME(当时称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的范文瑂是奖项的联合发起人。

王彼得忆述:“2001年前后,我暂时被调离编务岗位,负责早报的一些业务企划和参与跨部门的协作,当中涉及品牌开拓、促销、读者活动等。范文瑂和ASME的代表来找我,要争取早报出钱赞助品牌奖。我和他们谈了几轮后,认同他们的价值主张,也认为这是一个早报和中小型企业及老板们建立更深厚联系的平台。更主要的,是奖项和早报自身对品牌价值的重视和投入,是合拍的,早报本身多少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于是,我提出了另外的构想,说早报不要赞助,但愿意投入更大的资源,联办和长远发展这个‘产品’,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王彼得说,当时早报除了很重视开拓年轻读者及中国市场,也想与不断涌向的新生代创业群体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SPBA顺理成章成了它在这方面的拳头项目。

“很多本土企业已有品牌意识,一些很想把品牌做上来,但不知从何开始,通过SPBA,他们不只有了一个目标,还有了参照和学习的渠道。当中有些是先行者,品牌表现已相当出色,认为可以借助SPBA获得认可,得到更大曝光,甚至借力SPBA光环,上市或走向区域市场。他们是品牌新手的楷模和学习对象;反过来,更多的新得奖者涌向,也鞭策了已经成名的品牌,必须更上一层楼,否则会被比下去。”

全美世界创办人兼总裁范文瑂在接受早报访问时也说,当年她初任ASME会长,纵观新加坡企业界,发现了一个怪象,即算得上优良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但品牌名声传扬到海外的却寥寥无几。

她说:“当时也许是中小企业资源匮乏,抑或消费者普遍存在崇洋心理,认为进口货都比较好,所以许多企业都鲜少高调地承认自己是新加坡品牌。”

她也觉得新加坡作为一个形象卓越的国家,在海外各地的信誉良好,本地企业应该借力新加坡这个品牌扬名海外。

于是,她决定推出“品牌奖”,希望以荣誉嘉奖的形式,化为一股推动力,改变民众对本土品牌的刻板印象,同时促进本地企业家重视品牌、用心经营,也鼓励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国门。

范文瑂当时觉得品牌奖须与媒体合作,而早报就是最佳选择。在与早报高层讨论后,双方的想法及初心契合,随即开展筹备工作。

范文瑂认为,品牌奖、中小企业和媒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联动的、相互促进。而金字品牌奖是对企业成功打造优质品牌的肯定和认可。大众通过品牌奖,得以认识到更多本地优质品牌,在提升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感同时,也巩固品牌奖的信誉。她说,金字品牌奖对于得奖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说是一个高光时刻,不但给他们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通过媒体报道和宣传,更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拓宽发展前景。

在新加坡金字品牌奖颁奖典礼晚宴上,无论台上是谁得奖,台下宾客热情高涨,不吝给予欢呼和掌声。(档案照片)

她说:“早报作为媒体,既是企业和大众之间的一个桥梁,在报道品牌奖和得奖企业的时候,也在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观,为三者进一步树立正面的形象,推动本地更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王彼得认为,这是一个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平台,而早报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很多有形和无形的好处,包括新闻信息、品牌影响力份额,更畅达的人脉和朋友圈等。

金字品牌奖无疑是打造本土品牌的最佳平台,不仅让许多品牌在本地名气大增,在本地的市场营销有一定成果,这些企业也开始往国际发展并建立了成功形象。

王彼得说:“我至今还记得,曾有得奖者告诉我,他在第一次正式参加SPBA前,出席了两年还是三年的讲解会,然后私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还请了品牌顾问,把剑磨好、品牌拿得出手后,才有勇气来参加和面对评审。”

还有企业在回顾或讲述它们的发展历程时,会把曾得过SPBA,当成是里程碑事件。“很多企业确实是一路走来,都和SPBA相知相惜相伴的,例如面包物语(BreadTalk)刚来参加时,我记得在本地才几间门店,后来越做越大,也从开始的潜质品牌奖,一直赢到最后区域品牌奖。”

面包物语在当时是新创立的企业,得奖后气势如虹,知名度及曝光率骤升,海外业务拓展迅速。公司旗下的品牌“大食代”(Food Republic)和土司工坊(Toast Box)也是金字品牌奖得主。

早报总编辑吴新迪也指出,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是早报的忠实读者,早报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这些年来都拨出了版位和资源,聚焦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实用资讯,并提供一个平台来报道他们的经营心得、如何面对转型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培养接班人等课题。

他说:“通过金字品牌奖,我们见证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成长和茁壮,也协助他们把品牌推广到海外,这一路走来,我们成为了互相扶持的伙伴。”

在谈到参与筹办SPBA的感想和心得时,王彼得说:“SPBA的成长,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有为它付出心力的人,我相信都会有成就和满足感。很多人大概已经忘了,在最初始,SPBA的第二个字母不是prestige,而是promising,就是仅仅认可开始展露头角、具有无限潜能的品牌,后来SPBA名气打响了,本身也成了‘品牌’后,参加的企业越来越多,水准越来越好,promising也就成了‘入门’的组别,另外扩大设立成名、悠久、区域等不同的组,让竞争更公平,也让品牌有一个自我期许和提升的路线图。最后还设了“非盈利机构”组别。这是SPBA的成长轨迹。它不是一步登天,一开始就是这个规模和格局的。”

一些得奖者笑称,参加SPBA颁奖典礼,就像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隆重、振奋、雀跃、充满欢悦气氛。(档案照片)

范文瑂则透露了推出品牌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说,20年前的中小企业商会规模很小,资源匮乏。当她建议要推出品牌奖并打算与早报合作时,面临了许多阻力。

她说,这是因为商会理事们觉得,评定品牌的优劣并非易事,而且几乎所有理事都是英文教育出身,不太了解早报的影响力。然而,本着大家的决心及坚持,在短短半年内,找品牌顾问做评审、找赞助商支持运作开支、找企业参赛品牌奖,终于排除万难顺利推出。

看到SPBA如今的成就,她觉得这些年的努力相当值得,在这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建立品牌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说,令人鼓舞的是,今天新加坡企业的品牌意识已大大提高,公众对本地品牌的认同度也大大提升。

新加坡金字品牌奖小历史:

2002年,“新加坡潜质品牌奖”(Singapore Promising Brand Award,简称SPBA)诞生。

2007年,为更贴切地反映得奖品牌和顺应当时的经商环境,“新加坡潜质品牌奖”易名和升格为“新加坡金字品牌奖”(Singapore Prestige Brand Award,简称SPBA),设立潜质品牌、成名品牌、悠久品牌和区域品牌四个不同组别的奖项,四个奖项也各设总冠军,以发掘更多本土品牌。

2008年,四个奖项增设个别最受欢迎品牌奖,同时增设“荣誉榜”(SPBA Hall Of Fame),肯定贯彻品牌策略及多次获奖的品牌。

2009年,SPBA为鼓励和肯定政府机构及非盈利机构在建立品牌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设立了特别表扬奖。

金字品牌奖诞生时是新加坡第一个优秀品牌的表彰活动,20多年来不断茁壮成长,创新、改进,从最初只开放给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参加、只颁奖给有潜质的品牌,到后来开放给所有本土品牌参加。

2018年,“金字品牌奖”登陆中国,通过新设立的“至尊品牌奖”发掘优秀的中国产品和企业,助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有机会与金字品牌奖得主接触,也见证了这些年来SPBA“捧红”许多本土品牌,特别是新登场的“年轻品牌”,它们的品牌历史尚浅,得奖对提高它们的知名度有很大帮助。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得奖品牌经过早报平面和数码平台广为报道、宣传之后,知名度更进一步提升。

受访得奖者也认同早报的影响力和得奖的好处,得奖后品牌知名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商机。

2005年,中英双语版的《金字招牌·打造之道》出炉,书中收录31个品牌企业及人物故事,说的也是新加坡企业和品牌的故事。(档案照片)

金字品牌奖如今在新加坡已家喻户晓,信誉和公正性深受认可,成为商界公认的标杆性品牌鉴证活动。20多年来,金字品牌奖已认可了数百个本土品牌,既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有初露锋芒的新品牌。其中不少品牌已经扬名海外,由小企业变成区域大企业。

这让我们相信,中小企业也能打造出大品牌。我们看到一些有实力的老牌企业,如美珍香、广祥泰、亚坤、余仁生、杨协成等在得奖后,积极到海外发展,扬名国内外。

其他家喻户晓的本土品牌如老曾记、斧标驱风油、曾兄弟旅游、鳄鱼牌、CYC衬衫、东西塔商标(志成麻油)、远东花卉、刀标油、人月牌、宝兴、波拿酥饼与蛋糕、百龄麦、先施表行、大华酱油、诗家董、虎标万金油、虎标酱油和三脚标等,也都是闪亮的得奖品牌。

得奖企业的支持者双手高举手机,调好相机设置,捕捉领奖的重要时刻。(档案照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