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16大选

葛红亮:台湾政党轮替与两岸和平

字体大小:

葛红亮

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正式落下帷幕。现执政党国民党除在领导人选举中落后300万票,更在立委选举中几乎全盘失守。这是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

2008年以来,国民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台湾立委选举政治版图几近一片绿的事实告诉我们,在维持两岸和平的同时,岛内选举政治的发展还要求国民党做好更多的事情,而这则是岛内所有政党面临的共同议题。

选举结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学界和媒体热烈讨论,这就是国民党为何遭遇如此耻辱性的败绩。国民党要继续获得执政地位,需要了解民意,争取最多数民众的支持。如今,国民党在选举中遭遇惨败,意味着其“失了民心”。在考察选民“喜新厌旧”的求变心理常态外,国民党“失去民心”更多在于未能满足民众的期待,执政之初的承诺未能兑现,而民众对执政党产生不满情绪则是民众求变的现实基础。

在此,仅以经济一例来考察国民党在执政八年内是否“信守承诺”。“拼经济”是国民党能够上台执政的重要一张牌,马英九也曾提出过所谓的“633”承诺——经济增长6%、人均GDP达3万美元与失业率3%。遗憾的是,这个承诺如今并未能兑现。

依据相关数据,马英九执政第一任期(2008年至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39%,而到第二任期时,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下跌了三分之一左右,平均增长大约在2.31%。2015年台湾经济增长更是遭遇寒冬,预估仅为1.06%,而2014年这个数据还是4%。

2011年,在马英九第一任期结束时,台湾的人均GDP为2万1000美元,相比2007年的1万7596美元显然出现明显增加,但是到2013年这个数据却下降为2万零930美元(如今已是“亚洲四小龙”里最差的)。随着经济形势下行愈演愈烈,“人均GDP3万美元”的承诺又如何能够成真?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选民,尤其关注就业问题。 资料显示,台湾总体失业率为4%,而年轻人失业率却出奇的高,大约在12%,其中不乏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毕业青年。

由此看来,马英九的执政承诺并未能够兑现,而民众则以日渐不堪入目的支持率来回报之。2013年,马英九的支持率曾一度跌到9%,而“小马哥”也因此被民众称为“九趴总统”。针对此次大选的败绩,台湾《中国时报》则刊文指马英九应当担负主要责任,而这篇文章的标题则是《九趴总统,最该为败选扛责》。

国民党执政八年,经济事务处理得不好,民生问题就突出,执政者在上台之初的承诺未能兑现,就势必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对国民党的不满促使求变成为民众的一个普遍心理,这是今次国民党惨败的主要根源,也使得蔡英文实现了外界猜测的“躺着赢”的目标。选举后,相关机构的走访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认为国民党经济没搞好是此次选举惨败根源,两岸问题却很少提及。

虽然如此,两岸问题,特别是两岸和平仍是影响台湾选举的一项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及在和平状态下为台湾民众创造红利,则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应该理性考虑的共同问题。这就意味着,从选举的角度来看,两岸和平红利的本质更多体现在民众能够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得到切实的好处,这不仅包括台湾经济的增长,而且更多落实到民生问题上,增加民众可支配收入、增加就业率和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马英九执政第一任期,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八年来更是通过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了多项协定,但马英九却在如何通过这些协定和搭大陆发展“便车”,来促进岛内民众享受和平红利方面犯了难。受此影响,马英九执政不获民众满意,国民党大选遭遇惨败。

台湾民众是选举结果的决定者,而民众可能不喜政治,缺乏参与投票的意愿,但绝不愿看到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战争和动荡谁都不喜欢,和平与发展也是台湾民众所乐见的。然而,如何在实现两岸和平的状况下,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遏止住台湾经济角色与地位日渐边缘化的态势,及以此促进民众享受发展的红利,始终是台湾大选后执政党及领导人必须面临的问题。

民进党即将二度成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而民进党的“台独”纲领和蔡英文在两岸议题上的模糊,使外界关于民进党及蔡英文可能在两岸问题上“出格”的猜测甚嚣尘上。但是,蔡英文和民进党如果还想在2020年大选中继续执政,就必须优先处理岛内经济和民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则有赖于两岸和平提供环境保障和发展助力。

因此,使两岸和平红利能够得以延续,使民众享受到和平红利带来的实惠,也应该同样成为蔡英文和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基调,当然这需要她及民进党在各方面理性思考和寻找到平衡点。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任职于广西民族大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