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驳斥中国向一带一路投巨资是“穷大方”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网讯)针对网民质疑中国向“一带一路”投巨资是“穷大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今天通过官媒强调,中国的投资不是进行单向的资金支持或单方面让利,“我们的投资是有商业回报的,也是可持续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4日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04亿新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这一宣布在互联网上获得不少点赞的同时,也引起一些疑虑和争议。

一些网民担忧,这些投资可能“会打水漂”,也有人把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大手笔投入与毛泽东时代“勒紧裤带搞外援”的做法相提并论,认为这是“穷大方”,“烧钱买影响力”,最后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今天请出易纲解答相关疑问,意在“怼回去(反驳)”这些“杂音”。

丝路基金2014年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易纲说,这是中国利用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对国际投融资模式进行的重要探索。截至2017年一季度,丝路基金已签约15个项目,承诺投资金额累计约60亿美元,投资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此外,丝路基金还单独出资20亿美元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基金。

对于习近平宣布再给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易纲称这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资金需求非常庞大,丝路基金在前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储备,对丝路基金增资有助于发挥其运作模式较为灵活高效的优势;另一方面,更充足的资金也有助于丝路基金进一步发挥其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地调动沿线国家资源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

易纲同时强调,增资后的丝路基金仍将按照市场化的运作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同时,也将实现较好的资金回报,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目标。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努力减少与其他国家分担“一带一路”投资中的风险。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昨天与17国财政部长或代表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的主要目标就是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虽然易纲高调驳斥了针对“一带一路”的“杂音”,但这些“杂音”其实在中国互联网上大多都无法显示。在搜狐网、澎湃新闻等新闻网站,有关“一带一路”消息的网民留言,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肯定和支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