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热症病例开年来首次回跌 上周减至431起

截至2月19日的活跃骨痛热症黑区共有104个,当中27个为红色高风险区。(档案照片)
截至2月19日的活跃骨痛热症黑区共有104个,当中27个为红色高风险区。(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自2024年开年以来,本地骨痛热症病例持续增加,但上星期的每周病例数字出现回落,减少至431起。

国家环境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之间有431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前一周的515起,少了约16%。

骨痛热症病例数字从开年时的约300,一路攀升,第三周就已突破400,第六周更冲破500大关,达515起。

截至2月19日,活跃的骨痛热症黑区共有104个,当中27个为红色高风险区。所谓红色高风险区,是指有至少10起病例的区域。

有好几个黑区的病毒传播速度快,包括文礼坊(295起)、巴西立52街和53街(168起)、宏茂桥1道(155起)、武吉巴督21街(124起),以及惹兰司马巴/惹兰达曼(Jalan Semerbak/Jalan Taman,101起)等。

根据环境局网站,骨痛热症病毒持续在巴西立71街(148起)、巴西立10通道(64起),以及伊莱雅埔(Elias Green,59起)传播。

环境局强调,每周通报病例数字仍然高企,是2023年12月的两倍以上。公众须采取行动、提高警惕,才能阻止骨痛热症病例激增。

在本地传播的骨痛热症病毒有四个类型,第二型骨痛热症病毒(DENV-2)自2023年9月起成为主流病毒。第一型及第三型病毒也曾是2023年的主流病毒。环境局指出,大众对所有四类型骨痛热症病毒的群体免疫力都处于低下水平。

除了骨痛热症病毒,伊蚊也会传播兹卡(Zika)病毒。今年至今的兹卡病例共有三起,目前没有兹卡黑区。去年通报的兹卡病例共有30起。

伊蚊绝育试验计划成效显著,今年第一季会扩展至南部五个住宅区。环境局将在红山—直落布兰雅、金文泰—西海岸、联邦、荷兰村,及马林百列—蒙巴登,释放400万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带菌雄蚊和雌性伊蚊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能有助抑制伊蚊数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