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第10场“早报悦读@NLB” 从生活细节处保护健康

字体大小:

上周五《联合早报》与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联办的第10场“早报悦读@NLB”活动,资深医师吴晓秀分享了预防风寒的常识,教导读者如何从生活的细节处保护健康。

北京同仁堂医师吴晓秀指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以中医理论解释“六淫”中的风与寒。

不要小看感冒

风邪无所不到、无孔不入,是百病之长,吴医师指出,动脉硬化、过敏都是风的表现,此外,还有伤风感冒、头风头疼、中风、痛风、痔疮、风湿、油风(鬼剃头)、白驳风(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它同时也是一种炎症。中医认为炎症与慢性病有关,她说,这些慢性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湿疹、红斑狼疮、老人痴呆、帕金森症等。

吴医师说:“感冒虽然小病,却是全身性的炎症,很容易激发突变。感冒由病毒引起,很多人不重视感冒,觉得七天左右自己就会好转,其实感冒不简单,很多人拖着拖到咳嗽、低热、胃口不好、泻肚子、疲劳,久久恢复不过来……处理感冒的态度不够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以为自己身体状况好,这往往是危险的。”

寒气伤人最重

寒气也是一种外邪,吴医师认为寒气伤人最重。

她说,新加坡很炎热,但室内空调温度很低,一冷一热变化太快,寒气入侵,对人体不好。

寒邪也可能直中脏腑:“我们在外面吃饭,爱喝冷饮,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的肠胃运作时,化学反应需要一些温度,消化过程要有酶,最佳温度是37度,一杯冷饮下肚,温度下降就影响了。”

此外,寒气也能从脚底入侵。吴医师说,新加坡人习惯在家中赤脚行走,房子地砖冰凉,应当穿袜子或鞋子预防寒邪。吴医师建议,室内空调应该在22或24摄氏度,个人应该做好保暖。

少油少糖少盐也应少冰

四季如夏也要暖胃。吴医师解释,夏天人的气血往外走,体内气血少,胃容易受凉,因此更不能喝冰。

“新加坡熟食中心总是建议少油少糖少盐,我想也要加一条少冰,尤其运动后喝冰水,可能导致暴毙,这例子屡见不鲜。”

如何养生?吴医师鼓励大家注意起居饮食。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人体80%免疫力来自肠道。”

她认为,饮食必须均衡,荤素搭配,且以素食为主。

三餐必须定时,食量适度,七分饱就好了。如果肠胃不好,不妨选择少食多餐,这样身体就能好好消化吸收营养。

细嚼能帮助控制血糖

此外,最容易也最难办到的是:细嚼慢咽。“生活中这样做的人很少,一个是咀嚼,就像牛的反刍,反复揣摩品味。很多人一餐饭都是5到10分钟解决。吃太快对胃有伤害。咀嚼要一口30次,吃得慢自然量就少,这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细嚼慢咽能产生金津玉液。食物在嘴里唾液呆30秒,也可以抗癌。”

最后她还提醒,运动不能过量,并建议大家使用“伯格运动感觉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简称RPE)来检测自己的运动是否过激。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