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家公司 过去四年被列入须警惕名单

字体大小:

近300家企业或公司代表过去四年来列入投资者须警惕名单(Investor Alert List,简称IAL),当中不少是网上交易或是数码代币业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本月中,共有515家公司或代表列入投资者须警惕名单。当中,超过半数是在过去四年列入名单。

若看个别年份数据的话,情况则有些改善。新列入名单的公司或代表从2016年的84家,逐年下滑至去年的68家。截至本月15日,名单上共有63家业者。

金管局2004年推出投资者须警惕名单,让散户作出投资前可查看名单,以作出更明确的投资选择。

名单上的个人或企业经常让外界误以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是受金管局监管,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名单的企业包括阳光大帝(Sunshine Empire)投资计划,以及几年前冒出的黄金回购计划。

近年来,列入名单的投资计划也有改变的趋势。金管局发言人回答早报询问时说:“散户近期接触到的投资计划中,有不少涉及未受监管的网上交易平台,以及数码代币投资。”

当局在2018年接获的反馈和投诉中,有25%涉及数码代币,这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服务。

金管局早前将来自保加利亚的加密货币业者OneCoin和本地企业One Concept列入名单。今年4月,有两名男子涉嫌进行和这加密货币有关的多层行销活动被控上法庭。

至于网上交易平台的相关投诉,则涉及外汇、股票、商品和二元期权(binary options)交易。“散户会被要求将款项转账到海外银行户头,并发现之后取回钱财会遇上困难。”

对于上述两种现象,金管局近年来都发出文告提醒公众相关风险。当局建议,散户应该使用受金管局监管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以确保他们受到法律保障。

海外与本地公司在名单上各占一半

众筹平台CoAssets用户关系总监林慧敏观察到,名单上的海外和本地公司各占一半。

她受访时说,在名单中的本地企业,有78.5%的公司已经结束营业;海外企业的比率则为81%。“这数据似乎意味着,投资这些企业的散户无法拿回本金的概率相当高。”

受访学者专家:资本市场活跃公众意识提升 致更多公司被列入警惕名单

受访学者和专家认为,资本市场近年来更活跃,而且公众意识有所提升,因此造成近年更多公司被列入名单。

新加坡国立大学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主任卢耀群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资本市场从2009年开始改善,加上科技发展让更多投资计划出现,他相信这是造成更多业者被列入名单的原因。

企业咨询公司Ethikom创办人依士迈(Nizam Ismail)同意这个看法,并认为公众对这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让近年来的数据增加。

曾担任律师的他强调,尽管业者被列入名单,这不代表业务是非法的。

“不过,当投资者采用未受监管业者的服务,而且过程中或具误导性的情况,投资者会难以追索款项。”

相对的,受监管业者需要符合严格条件才能获得相关执照、得确保股东、董事等人合格,也要有风险管理等计划,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有更多保障。

依士迈指出,数码支付代币目前在多个国家尚未受监管。本地方面,付款服务法令明年初生效,因此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和相关企业会受监管。

卢耀群提醒,就算企业没有被列入名单,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警惕并加以检查。“如果对方承诺给予的回报非常高,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