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仿真奇幻展捞得满堂红

地板中央洞口不时会冒出头部,观众不小心成为日本馆装置的一部分。
地板中央洞口不时会冒出头部,观众不小心成为日本馆装置的一部分。

字体大小:

英国艺术家赫斯特隔10年,在威尼斯双年展推出大型个展“不可思议的沉船宝物”,展场播放录像“记录”搜救过程,出水“文物”长满珊瑚海藻……直到赫斯特长满珊瑚的自作雕像手牵米奇老鼠出场,才不由莞尔:“沉船”从没发生过,是艺术家想象出来的当代装置艺术。展场宛如偌大的“仿真”工作坊,艺术品都可购藏,报价70万至700万元不等,吸引不少藏家捧场。

“你看了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沉船展览吗?喜欢吗?”这几乎成为进入威尼斯水乡,参观本届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访客问候语。

赫斯特高达18米的雕塑《持碗的妖魔》灵感取自巴比伦风神之王,占据格拉西宫大厅。看似青铜雕像,实为涂树脂。

赫斯特1993年以《母与子》雕塑在威尼斯双年展成名,这位享誉国际的英国艺术家,隔了10年推出的大型个展,配合双年展,4月9日在威尼斯揭幕(展至12月3日),引发褒贬热议。

想象的“沉船”故事

展览“不可思议的沉船宝物”(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野心勃勃,是赫斯特耗费10年砸超过5000万英镑(约9000万新元)而成。它占据两个美术馆(海关现代艺术馆Punta della Dogana和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5万4000平方英尺(约5000平方公尺)面积,展出189件艺术品,包括超过百件雕塑(其中一个18米高)、21个装有金饰器皿陶罐武器等小物品的橱柜,琳琅满目。

这艘2008年从印度洋打捞上来的“沉船”,传为公元2世纪从奴隶变收藏家的Cif Amotan II 所有,出水的“文物”无所不有,展场播放录像“记录”专业搜救船从海底打捞“青铜文物”上来的过程。那些长满珊瑚海藻的雕塑、金币银锭,一时间令人误以为真是出水文物,直到赫斯特长满珊瑚的自作雕像手牵米奇老鼠出场,才不由莞尔:从没发生过的“沉船”故事,是艺术家大胆想象出来的当代装置艺术,印证哲学家狄奥多·阿多诺的名言:“艺术是从真理的谎言中变化而来的魔法。”

录像记录海底打捞“青铜文物”的过程。

赫斯特作品主要造型灵感来自古代希腊、罗马、阿兹特克、中国、印度等各大文明。因此,尼日利亚艺术家Victor Ehikhamenor在社媒发文,批评赫斯特仿造1938年在当地伊费出土的青铜古文物《伊费的头》,没交代历史源头,会让后人以为是赫斯特所作。

炫目的展场宛如偌大的“仿真”工作坊,赫斯特极其聪明及精湛的艺术品都可购藏,材质从树脂到宝石皆有;雕塑还分海底打捞珊瑚版、修复珍宝版及博物馆复制仿造版三个版本,限量发行。其作报价从50万到500万美元(70万至700万新元)不等,吸引不少藏家捧场。

赫斯特(左)长满珊瑚的雕像手牵米奇老鼠出场。

对屡创拍卖天价的赫斯特来说,这场奇幻大展会否也捞得满堂红?光凭展览构思之奇巧,执行之娴熟,锋头之无两,都得为他与团队鼓掌!

德国摘下双金

成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资历最老的艺术嘉年华盛会,充满艺术与金钱味,吸引艺术家、媒体人、收藏家、美术馆业内人士前来朝圣。今年进入第57届,共有86个国家与地区的展厅,第一次参加的国家为安提瓜和巴布达、基里巴斯、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

参与主题馆的艺术家多达120人,103人是第一次参加。主题馆总策展人为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主题为“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双年展主要集中在两个场地——拿破仑花园区(Giardini)和旧船厂军械库区(Arsenale)举行。

德国馆艺术家安妮·英霍夫凭结合装置与表演的《浮士德》得本届“最佳国家馆金狮奖”。(法新社)

德国是最大赢家,德国馆凭借代表艺术家安妮·英霍夫(Anne Imhof)的作品《浮士德》拿下本届“最佳国家馆金狮奖”;77岁的德国艺术家弗朗茨·艾哈德·沃尔特(Franz Erhard Walther)则获“最佳艺术家金狮奖”。出生埃及的跨学科艺术家哈萨·可汗(Hassan Khan)凭借在军械库区呈现的声音装置作品获银狮奖。

威尼斯大运河岸边的一柱擎天,是已故艺术家詹姆斯·李·拜恩的作品《金色灯塔》。

英霍夫封闭纳粹时期建成的德国馆前门,展厅外设置高耸铁丝网,在馆内地面安装玻璃地板,访客行走如履薄冰。场外大排长龙,记者错过开幕表演,效果大打折扣。据看过者引述,十几名表演者在观众之间或高架平台活动,地板下爬行,伴随黑暗的金属音乐慢慢幽灵爬走,有咄咄逼人之感。双年展评审委员会阐述《浮士德》是“充满精神力量又能动摇人心的装置作品,将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问题暴露观者面前,激发观者的焦虑”。

法国馆艺术家Xavier Veilhan将展馆化身为“威尼斯工作室”,功能完善的录像录音空间,让超过100名艺术家和音乐家使用。意大利馆则化身耶稣状“尸身”制造工厂,低温冷冻,令人毛骨悚然。英国馆的“棒棒糖”由钢筋、水泥和金属网构造的20多个巨型雕塑组成,令人感觉英国式“荒唐事”的戏谑感。毗邻的加拿大馆被艺术家杰弗里·法默拆馆,打造成一处喷泉,到处漏水潮湿的“灾难现场”,最是好玩。

俄罗斯馆借苏联革命百年反思对抗任何形式的野蛮。

正值苏联革命百年诞辰,新俄罗斯建筑风格展馆试图传达对抗任何形式的野蛮。艺术家葛莉莎·布鲁斯金(Grisha Bruskin)装置《风景的变迁》通过多人物组合,木制鹰架、群众场面与墙面灯光投影反思革命年代,比喻新世界秩序。

新西兰馆在会动的装置长卷墙纸面上,反思英国库克船长南海之行。

东方馆集视听于一体

中国馆是由邱志杰策展的“不息”,围绕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和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展开,大量运用民间元素苏绣、剪纸、皮影,融合自动机械皮影机、实时录像动画,赋传统予当代艺术精神面貌。

中国馆当代装置巧用民间元素。

日本馆观众排队上楼梯观展,不小心冒出的头,成为楼上装置的一部分,周围悬吊传统木造建筑。广岛艺术家岩崎贵宏《翻转过来,这是一片森林》概念建立于威尼斯水城底下的木桩地基。

巴西Ernesto Neto当代帐篷装置仿造亚马逊人祭拜搭的帐篷。

韩国馆将人带到泰国去,与艺术家一同考察泰国传统手工艺,不忘对韩国政治进行批判。

台湾谢德庆的《做时间》,从他一年露宿纽约街头,每一个钟头打卡一次的两项行为艺术中,看到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

香港杨嘉辉《赈灾慈善专辑》展览犹如在空间展开的专辑,集视觉听觉体验于一体,阐述娱乐巨星为公益而结集录制“慈善单曲”的现象。

威尼斯双年展即日起举行至11月26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