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拳师》3/8

字体大小:

点击阅读上一章


二、开炉时 瓦匠渐老鬓霜白

莫敬元退休后才开始教太极拳,他常常吟咏:“……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那是明末清初陈氏太极拳家陈王廷《长短句》里的几句词。老邹生前常常揶揄莫敬元:“老年残喘?你念念不忘弘扬太极拳,你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呢!”每次,两人均大笑。

莫敬元曾问老邹,怎么不开班传授八卦掌?老邹总大笑四声,说不好不好,自己技艺不精,不好误人子弟。其实老邹的拳艺高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莫敬元总会劝老邹:“那么好的技艺,不传下去,可惜了。”

老邹却总是笑眯眯回答:“你太极拳很好啊!你教也是传承。”

莫敬元仍然会想念启蒙师父。年轻时,一帮师兄弟跟随师父学拳,见识师父的技艺,敬师父真如敬神。师父既传艺,也育人,虽然严厉,但老辈武人一旦认了徒弟,就一股傻劲只想着为徒弟好,这一点徒弟们都心知肚明。师父去世后,师兄弟们也渐渐散了,但每年仍然会在新年期间聚会。提到师父,大家还是会热泪盈眶。

莫敬元退休前,忽然开始反复做同样的梦:梦里,师父依然健在,抽着烟,对莫敬元微笑。莫敬元想在师父面前演练一遍太极拳,却总是连一招都打不出来——不知怎么,竟然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每次,莫敬元都会焦急地醒过来,满头是汗。

怎么总会做那样的梦?

莫敬元退休后,有时间也到处走访人家教拳的场所,看看其他人怎么授拳。这一四处走访,莫敬元就灰心了。有不少人技艺不精,或是练拳练上了歪路,还参加武术比赛,竟然也得奖无数。他们凭着得奖的名声开班授徒,收起昂贵的学费;广告打得响,招来的学生很多,学生们也都跟着练出一身怪模怪样的拳术。学生们不仅浑然不知,还砸钱帮老师开课、办表演、办比赛,向武术同好收钱……习武授徒变成商业利益行为。

莫敬元向其他拳师谈起这种怪象,拳师们对莫敬元解释:“是你少见多怪——这种情况老早就存在咯。”神色间,都是江山易主般的心痛。

莫敬元觉得难以置信。七八十年代,本地武风极盛,当时习武之人对武术的态度都是那么地严谨啊。许多学校把武术融入体育课,孩子们都能习武。国家的武术总会还曾和多位武术家集思广益,把南北各派系的武术招式融合成一套本地式的“综合拳”,在学校大力推广,还曾出现在国家的大型庆典上。当时的国家首领也重视武术,鼓励国人习武。相隔几十年,已没什么年轻人知道这套综合拳——甭说听,连见一见也已难得。

武术凋零没落,莫敬元念及师父一生致力推广太极拳术,不想吾师一脉就此断在自己手上。他开始希望祖师爷传下来的好东西可以让更多人欣赏,让更多人收益。更重要的是那个梦—— 他常常在愧疚中惊醒过来。

莫敬元因此收过一名徒弟。

徒弟是个少年人,向莫敬元学太极拳的都是中年人、老年人。莫敬元看少年对拳术有兴趣,渐渐觉得,教个年轻人,可以让年轻人将来以自己的方式发扬拳术,鼓励更多年轻人学拳。再来,年轻人有时间有精力,技艺在他身上可以慢慢发酵,自己用余生手把手教他,拳不会走样。

莫敬元向少年学生表明自己的意思,年轻人觉得新鲜,也欣喜万分。于是莫敬元收他做徒弟——那一晚,莫敬元兴奋得睡不着觉。

莫敬元开始私授徒弟,他没有武馆,没有场地,每个周末就在住家附近的停车场顶层授徒。徒弟资质好,机灵活泼,吸收能力强,又不怕吃苦。莫敬元每次抽着烟看着徒弟打拳的身影,就想起年轻时的自己,还有和师兄弟们一起练拳的日子。

好日子不长久。徒弟竟然和学校里练拳击的同学起了争执,大打出手,闹得全校皆知。两人都被学校记过,徒弟也被老师重重责罚。

徒弟的家长找上门来,指责莫敬元。他们理直气壮,认为儿子若不是向莫敬元学拳,绝对不会随便和人打架。他们的儿子向来乖巧,是莫敬元差点毁了他。况且,与其花时间学拳打人,倒不如把时间用来温习功课,应付大考。学了拳又能怎么样?难不成日后成为武师、拳师?家长说,辛辛苦苦为儿子付出那么多,他们只想让儿子成为医生、律师、商界人才—— 总之,学拳不能让他成为成功人士。

点击阅读下一章

梁海彬的小说《拳师》分8篇连载,zaobao.sg每天清晨5时更新,敬请期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