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分析:微视频以“人民领袖”称习近平 中央媒体宣传为“领袖”形成共识

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中有一张习近平把锄头扛在肩上,在福建农村田里行走的照片。(视频截图)
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中有一张习近平把锄头扛在肩上,在福建农村田里行走的照片。(视频截图)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微视频《人民领袖》,讲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从政道路,描述他“从人民中走来,总是牵挂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昨天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讲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从政道路,描述他“从人民中走来,总是牵挂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这是中共对习近平的定位从“领袖”回归到“核心”后,官方再通过媒体推出“人民领袖”的称谓。受访观察家说,此举肯定有中共高层授意,官方或想通过媒体加强舆论的宣传教育,最终为“领袖”形成思想共识。

《人民日报》客户端昨早推出该报和央视联合制作的微视频,用习近平的原声讲述他从上世纪60年代末插队到陕西延安梁家河、立志要从政“为老百姓办好事”起,历经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人民”的主题贯穿近6分钟的视频,展现习近平到中国各地考察调研,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困苦生活和心之所愿的情景。

习近平在片中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视频也打出习近平过去五年最响亮的两张名片:扶贫和反腐。他说:“人民最需要扶贫,就抓好扶贫……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虽然中共仍推行集体领导制,但习近平在这领导集体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而此片或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他说:“习近平思想的智慧、历史的贡献、人格的魅力,对整个领导集体形成了影响。这个视频让我们看到习近平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微视频再次提出“领袖”的概念。

中共官方首次正式以“领袖”称呼习近平,是在中共十九大后的首次政治局会议。会议称,习近平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这是继毛泽东、华国锋后,再有中共领导人被冠以“领袖”的称号。

地方领导称“伟大领袖” 中共高层叫停

不过,一些地方领导人随后用“伟大领袖”“英明领袖”称呼习近平,却引起舆论争议,这些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颂词很快就被高层叫停。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去年11月发表长篇通讯,强调要“拥护核心、紧跟核心”,将习近平的称号定位回归到“核心”。此后,官方文件也都以“核心”来定位习近平,未再提“领袖”。

不过,舆论界仍时常出现“领袖”的提法。上月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选出该区全国人大代表,习近平全票当选,新华社引述一名代表说:“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人民爱!”

独立时评人陈杰人告诉本报,《人民日报》等央媒都是非常讲政治的媒体,在重大问题上的口径,一定要事先获得中央高层授意才能提出。因此可以肯定,这次“人民领袖”的推出绝非偶然。

不过,官方此次没有通过中央文件或党报报道,而是选择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上推出,显示经过去年十九大后“试水”不成后,当局如今更为谨慎。

陈杰人说:“官方先放出这个声音,如果外界、民间有什么不一样的意见,也便于它收回。”

庄德水指出,中共很多政策和意识形态都须要借助央媒来宣传和引导。当局选择先通过媒体的渠道释放某些信号,可能是要引导群众对该概念的认识。

不过他也说:“叫‘领袖’还是什么名称都不重要,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维护党中央和习近平个人的权威。”

陈杰人则认为,“人民领袖”的称号是否能真正为人民所认同和接受,须在未来政治实践中去观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