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所调查:名校和住房类型已促成社会分化

最新调查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居住在私宅者也较少同组屋居民有密切交往,阶级分界愈发固化。(档案照)
最新调查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居住在私宅者也较少同组屋居民有密切交往,阶级分界愈发固化。(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一个居住在组屋的人,与他关系亲密的亲友当中,可能没有一个是私宅居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名校生”和“非名校生”之间。但研究团队强调,问卷并没有指明哪些学校是精英学校,而是由受访者自行判断。

最新调查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居住在私宅者也较少同组屋居民有密切交往,阶级分界愈发固化。

这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完成的调查,是于去年1月至今年10月间进行的。

研究团队对3000人展开抽样调查,其中82.2%是新加坡公民,其余是永久居民。

受访者须回答有关其社交网络的一系列问题,如“你会跟谁讨论重要的事情”“你需要借钱时会找谁”等,并提供一个确切的名字。

依据所提供的名字,受访者还得进一步回答有关这个人的详细资料,如他∕她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甚至是所居住的房屋类型,以及“你是否认为这个人就读过精英学校”。

调查结果显示,每名受访者平均有5.8个关系亲密的亲友。

研究团队也分析了受访者的社交网络多样性,以了解那些被受访者视之为关系密切的亲友,是否与他们同属一个社群。

数据分析显示,国人在社交网络的性别与年龄多样性方面的评级是属于“高”,即与受访者关系密切的亲友当中,很容易找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

至于社交网络的种族、宗教和国籍多样性,国人也表现不俗,评级为“中”。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国人似乎较难跨越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差异所造成的社会分化。

例如,当受访者被划分为“居住在私宅者”和“居住在组屋者”两个组别时,研究团队发现,有至少一半的受访者只跟与自己同组别的人关系密切。

换句话说,一个居住在组屋的人,与他关系亲密的亲友当中,可能没有一个是私宅居民。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名校生”和“非名校生”之间。但研究团队强调,问卷并没有指明哪些学校是精英学校,而是由受访者自行判断。

调查也发现,无论是居住在私宅者、组屋者、名校生或非名校生,大家都倾向于跟同属一个社群的人交往。

许林珠博士:须更努力弥合分化

参与这项研究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许林珠博士指出,同个社群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一种自然倾向,并不见得是坏事,因为社群可集合资源以相互帮助。

她说:“一些较成熟的社会甚至已将阶级分化视为理所当然,不会尝试克服它,但新加坡是个年轻的国家,我们坚信应建设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

她认为,我国政府已意识到这断层线并采取行动。以教育部幼儿园为例,这项全国计划确保弱势家庭幼童可以与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同学习进步。

许林珠博士强调,我国在弥合阶级分化上须加倍努力,上述调查也显示,教育、志愿服务、体育和文化活动,都可为跨社群交流提供平台。

这项调查获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支持。除了许林珠博士外,研究团队还包括国大社会学系蔡锦鸿副教授和陈恩赐副教授。

社交网络越多元对国家认同感越强刊第5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