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可更早出院 中央医院急诊观察室2023年将扩充

字体大小:

中央医院紧急部门平均每个月会把大约500人送到观察室接受治疗,不过新的急症科大楼在2023年落成后,观察室的面积会扩大,到时将能接纳更多病患,减缓病房床位不够的情况。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紧急部门观察室(Emergency Observation Ward,简称EOW),主要治疗病情较不复杂、能在24小时内出院的病患。这里的医生每两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巡房次数远比普通病房的一天两次高出许多。

新加坡中央医院紧急医学副顾问医生柯㛤娟医生(31岁)受访时说,医生需要时间观察病患,他们如果被送进普通病房,首先就得排队等床位,进到病房之后,又得再等上大半天才有医生来巡视病房,这种一等再等的情况往往可以拖上一两天,最终可能延误了出院时间。

柯医生表示,观察室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医生每两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能更快决定病患是否能出院,减少病患等待的时间,院方也能更妥善的使用床位,医生同时可以为更多病患看诊。

柯医生透露,紧急部门平均每个月会把大约500人送到观察室接受治疗,中央医院的急症科大楼在2023年落成后,观察室的面积将会扩大,到时将能接纳更多病患,减缓病房床位不够的情况。

医生:常面对死亡心情需调适

《联合早报》记者日前在中央医院的安排下,跟随柯医生在紧急部门“上班”七小时,实地了解部门的运作,以及当一名紧急部门医生的心情。

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紧急部门工作将近八年的柯医生说,到紧急部门服务似乎是她的使命,因为打从小时候开始,每次提到医生,她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救护车。她说,紧急部门得经常面对死亡,第一次亲身经历病人在她手上离世时,她还是一名实习医生。

“我当时在紧急部门为一名年长者施展心肺复苏术,近距离面对一张毫无血色的脸时,我满脑子重复地默念着‘回来!回来!’,可是他毫无反应,双眼依旧紧闭,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那是她第一次为病患进行心肺复苏术,也是第一次对“没救了”这三个字有深切的体会。她无法具体形容那种感觉,只觉得眼前的年长者只剩下一个驱壳。

初当医生时,她很难接受病患在她手中死去的事实,但后来她逐渐调适心情,领悟到“每个人生都会来到终点”这个残酷事实。

抢救过程中与家属维持沟通

柯医生说,除了抢救生命,在病患不幸去世后把噩耗告知家属,也是医生的职责之一。

她说:“意外身亡的情况最让人痛心。很多时候,死者早上还跟家属说过话,突然就走了,家属一方面对意外一无所知,一方面得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这间中有一段空白,让家属难以接受。”

为了填补间中的空白,医疗团队进行抢救时,一般会安排一名医生与家属沟通,每隔几分钟就告知抢救情况,协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必要的时候,医生甚至会把家属叫进抢救室,让他们亲睹抢救过程。

新加坡中央医院紧急部门平均一天接纳350到450名病人,其中好些是高危疾病。

助理临床护士张宏杰受访时说,护士一般会先初步了解病患的病情,然后进行分类,心脏病暴发、意外创伤、中风等高危疾病或需急救的病患会直接送进抢救室,等情况稳定后再送往相关部门治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