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仇恨言论 小心祸从口出!

字体大小:

看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直播暴力行为,或发表煽动性的仇恨言论,你会怎么做?

zaobao.sg 日前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测试国人是否懂得分辨仇恨言论,两周内吸引了近700名读者参与。

当被问及在网上看到仇恨言论时会怎么做,有近一半受访者(303人)表示会“什么都不做”,223人会向社交媒体管理员举报,107人会留言回击,只有61人会选择报警。

20190401_news_hatespeech_poll1_Large.jpg

受访公众对于仇恨言论的定义也存在意见分歧,有的认为只要没对当事人构成伤害及冒犯,就不算是仇恨言论。

以“移民是把他人土地殖民化的入侵者”这句话为例,只有半数受访者(356人)认为算是仇恨言论。

这句话其实出自澳大利亚籍男子塔兰特(Brenton Tarrant)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乱枪扫射两间回教堂之前发表的74页“宣言”。他在文中自称是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支持者,更把外来移民称为“入侵者”,表示要杀光伊斯兰移民及他们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变成恐怖分子,并声称“只要白人还有一口气,他们(移民)永远别想占领我们的土地,取代我们的民族。”

20190401_news_hatespeech_poll2_Large.jpg

受访学者普遍认为,任何“基于某些特征如种族、宗教、民族、国籍、性别、性取向、残疾等,刻意煽动针对个人或族群的暴力及偏见言论”,都可构成仇恨言论。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政策研究与国家安全研究主任古玛副教授(Kumar Ramakrishna)认为,以上言论中的“移民”没有明确所指,或许是造成公众意见分歧的主要因素,但如果“移民”明确指名来自某个特定国家,就肯定算是仇恨言论。

他说:“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单靠法律抑制仇恨言论是不足够的,必须靠更多的公众教育,帮助公众认识仇恨言论的潜在威胁。”

新跃社科大学人文与行为科学学院犯罪学高级讲师拉斯瓦娜博士(Razwana Begum)也认同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教育不只是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现状和历史变迁,更要学会如何反省和体谅他人,培养团结和爱国意识。

她说:“我们长期生活在安全的国家,没有经历过重大威胁,因此一般人民或许觉得针对移民的言论无关紧要。即使看到仇恨言论,也不会主动采取行动,甚至会把举报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或执法当局。”

言论自由  仇恨言论  仅一线之差?

近年来,本地网上也开始出现仇恨言论的异象,其中以少年博客余澎杉(Amos Yee)的风波,最引起国际舆论关注。

2015年至2016年,余澎杉先后在社交媒体发表亵渎基督教徒和回教徒的仇恨言论。他在视频中对着可兰经做出猥亵动作,还用粗俗的手势和冒犯性的文字,侮辱基督教和回教领袖。后来他以蓄意伤害基督教徒和回教徒感情的罪名,分别被判坐牢四周和六周,以及罚款2000元。

他在出狱后寻求美国政治庇护,更在面簿上声称,所有关于他的新闻和事件核心都与言论自由有关,即使被关在牢里,他仍会坚持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20190401_news_hatespeech_amosyee_Large.jpg
余澎杉在社交媒体发表亵渎回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仇恨言论,于2015年至2016年先后被判坐牢四周和六周。(档案照)

本地执法当局决定提控余澎杉,显然认为他的言论已超越言论自由的界线,进入了仇恨言论的范畴。不过,新美两国对于言论自由的标准各异。

古玛副教授解释,在美国,仇恨言论不会被定罪,因为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仇恨言论被视为“受保护言论”。美国在言论自由的名目下,甚至允许焚烧可兰经,然而在新加坡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行为。他也指出,如何划分“言论自由”和“仇恨言论”的界线,必须取决于个别国家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很难有“一刀切”的区分法。

拉斯瓦娜博士则认为,“言论自由”和“仇恨言论”这两个概念存在重叠,很难划清界线。她说:“言论自由虽然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一部分,但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必须经过引导和监督,才能防止造成社会祸害。”

仇恨言论无远弗届  社交媒体责无旁贷?

仇恨言论引起的争议愈演愈烈,社交媒体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民权组织纷纷号召网络科技公司负起更大的责任,监督和抑制仇恨言论的散播。

上周三(3月27日),面簿发表声明,禁止平台上出现任何支持或宣扬白人民族主义(white nationalism)及分离主义(white separatism)的内容。在平台上搜索白人至上主义相关内容的用户,也会被导向 Life After Hate,一个帮助人们远离仇恨团体和活动的非盈利组织。

20190401_news_hatespeech_facebook_Large.jpg
面簿发表声明,禁止平台上出现任何支持或宣扬白人民族主义及分离主义的内容。(截图取自面簿)

根据面簿原本的政策,针对种族、宗教和民族的仇恨言论本来就不被允许,白人至上主义内容也早已被禁止。

面簿发言人指出,过去三个月与民权组织的对话让他们更确信,白人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及白人至上主义这三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重叠,无法彻底区分开来。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评估数据也显示,包括面簿、谷歌和推特在内的网络科技公司,去年在平台上删除了72%的非法仇恨言论,高于2016年的28%。

“仇恨言论内容转发的次数越多,发表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地位和名声就越高。”

网上大放厥词  只为引人注目?

是什么因素促使塔兰特和余澎杉产生反社会的偏激思想,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大放厥词?学者认为,这和社会经济压力及互联网的隐蔽性有很大的关系。

拉斯瓦娜博士解释,移民的涌入可能导致部分人民产生焦虑,缺乏国家认同感,而把责任归咎于移民,使移民成了“代罪羔羊”。

她说:“这些人一旦被仇恨吞噬,就会失去同理心及自我控制能力,并渴望通过暴力行为来追求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她也指出,互联网模糊了现实生活中控制行为的界线。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不得不戴上‘面具’,容忍他们憎恨的群体,但在网络上,他们就能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由表达他们的偏见和仇恨。互联网的隐蔽性,也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聚集和传播思想的平台。仇恨言论内容转发的次数越多,发表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地位和名声就越高。”

我国料将立法抑制仇恨言论

全球不少国家都有相关法律框架,抑制仇恨言论的滋长和散播,其中以西方国家的执法力度最严苛。

在德国,挑起憎恨罪名可被判坐牢长达五年。公开否认纳粹曾屠杀犹太人,也算是犯罪行为。德国也在2017年通过“网络强制法”(Network Enforcement Act,德语简称NetzDG),规定社交媒体在24小时内删除用户举报的仇恨言论。未能履行规定的社交媒体,可面对最高5000万欧元(约7700万新元)的罚款。

在英国,公共秩序法(Public Order Act)禁止发表任何可能煽动种族仇恨的言论或文章,违例者最高可被判刑七年。加拿大刑法第319条也禁止蓄意煽动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憎恨,最高刑罚可达14年。仇恨言论的受害者可在民事法或刑事法下寻求赔偿。

目前新加坡已有内安法令(Internal Security Act)和煽动法令(Sedition Act),对造成群体间敌意的人施加刑罚。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今天(4月1日)也将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阐述政府对仇恨言论及种族与宗教课题的立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