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群众大会华语演讲全文·上】经历抗日反殖与建国过程 从华侨生根为新加坡华人

字体大小:

点击阅读下篇

谈到中美关系时,李总理指出:“我们必须依据原则办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论对象是谁,无论是在新加坡,北京或华盛顿,我们所表达的观点都必须是一致的。该同意的时候,我们会同意,不该同意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维持并解释我们的立场。我们希望其他国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独立国家,有自己的立场。”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

今年是新加坡的开埠200周年。1819年是我国发展史的转捩点,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从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到这里谋生。我们的华族先辈有的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和福建,有的则来自邻近地区如槟城、马六甲和廖内群岛。他们刚来时,大多只能做苦力,勉强糊口,不过他们刻苦拼搏,结果都找到立足之地,在这里安家立业。一些后来做起小生意,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会当老师、做记者,有些则成了大园主,或者创办了银行和贸易行。

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开埠一代”,为这里做出巨大的贡献。当年的华社领袖就设立宗乡会馆和商会,帮助同乡融入本地生活,以及协助他们创业。这些“Towkay(头家)”也号召整个华社出钱出力,创办医院和学校,建造庙宇等,让同胞受惠。

当时,我们的先辈与自己的祖国保持密切的关系。他们来到南洋时,只把自己当成这里的过客,总有一天要落叶归根。他们还是中国人,也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并且参与中国的政治运动,在革命与战争中付出了生命。

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南洋总支部就设在新加坡。同盟会倾全力推翻满清政府,好几次的武装起义就是在晚晴园里策划的。

30年代,当日本入侵中国时,新加坡华社再次组织起来,加入抗日运动。华社领袖陈嘉庚带头筹钱,并号召华侨支援中国抗战。这包括许多回到中国参与抗战的南侨机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展开了大检证,数以万计的华人遭到日军报复。

二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了。在这个历史的大洪流中,东南亚许多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启发,也加入了东南亚各地的反殖民斗争。当时,海外的华人,身份认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却心在中国。他们的效忠意识受到质疑,也造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就将海外的华人区分为“海外华侨”和“华人”。“海外华侨”指的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华人”指的却是加入所在国国籍的人。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就明确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国的国籍,这些华人就不再拥有中国国籍,应当效忠入籍的国家。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先辈必须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要继续留在新加坡,还是回去祖国。最后,他们大多数选择留在新加坡,并且和其他种族一起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和独立的国家。

60年代,新加坡走向独立,华社组织也和政府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在1967年,为了鼓励国人支持新推行的国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为头两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奖章。我这里有一枚1976年的奖章,不是我的,因为我太年轻,是向中华总商会借来的。奖章的正面,有五颗星星、一弯新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1967年”的字样。奖章的背面显示的是“National Service(国民服役)”的英文字,和四个华文字“尽忠报国”。这个奖章是限量版的,很有纪念价值。1968年,政府设立了国防基金,鼓励国人捐款支持国防建设。当时筹款目标是1000万元,而中华总商会就筹到超过100万元。这显示,本地华人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把他们的效忠意识转移到新加坡,认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

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是经过了200多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我们的先辈为自己的祖国所做出的奉献与牺牲,是一种高贵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先辈的事迹,我们把晚晴园列为国家古迹,也在那里竖立雕像纪念南侨机工。这个是10多年前我们做的事情。

同样的,为了表达我们对二战时期死难人民的敬意,每年的2月15日,各族同胞也会一同出席庄严的悼念仪式,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来自不同种族的无辜老百姓和抗战英雄。日本占领新加坡的惨痛经历,激发了各个种族的国家意识,也坚定了我们要当家作主的决心。

马来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认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经历。他们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也把自己当作过客。在反殖民斗争中,印度人深受印度独立斗争的影响,马来人则深受印尼和马来亚民族运动的影响。当年我们争取脱离殖民地统治,号召群众的口号“Merdeka!独立!”就是来自印尼和马来亚的政治运动。尽管大家与各自的祖国有密切的联系,本地的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裔最终也和华人一样,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从“落叶归根”变成“落地生根”,逐渐对新加坡产生认同。同样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完全融入本地社会,认同与效忠新加坡。

20190819_news_hengsk_Small.jpg
李显龙总理就许多国人关注的重要课题发表看法。我们今年纪念开埠200年,回首过去,我们学习到祖先如何回应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保持开放心态,以及与世界接轨,推行多元文化和行驶自决权,建立了现在的新加坡。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许多外来的挑战。我们可以克服挑战,将它们转化成机会。团结一致和专注我们须做的事,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可以继续兴盛。

李总理勾勒出更新和复兴新加坡的计划,附带振奋人心的契机。随着气候的改变,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免受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虽然这些看来似乎是长远的课题,要面对这些挑战,尽早做好准备是重要的。我们须继续提前规划,放眼长远。

——副总理王瑞杰

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深受关注

现在,世界进入了多事之秋,新加坡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知道我国的发展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以及新加坡在国际问题上的观点。

相信大家最近都很关注中美两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两个大国的纠纷,使世界各国陷入一个困难的处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新加坡也不例外。因此,今晚我想谈一谈中美纠纷,以及它对新加坡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晋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各方面来看,中国的腾飞对中国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这也产生了新的国际格局。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必须容纳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也必须接受,阻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国必须与中国寻求建设性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关系。

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之后,中国本身也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感受。这样,中国才能和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才能成为大家眼中一个宽容大度的国家,以及一个共谋福利的伙伴。

中美之间有竞争是必然的。但同时,双方也必须加强互信,并且通过适当的机制,处理无可避免的摩擦。

遗憾的是,也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和美国至今还没有找到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这样的紧张关系在短期内不会纾解,这将影响整个世界的格局。

至于对新加坡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我们的对外关系,尤其是与中美两国的关系。第二,是我们的经济。

让我先谈一谈对外关系。新加坡是中国的好朋友,也是美国的好朋友,我们很希望同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美国是我们主要的国防安全伙伴。我们向美国购买先进的军事装备,包括军机、导弹等。我们的武装部队也经常和美军举行联合训练,在任何时候,在美国有1000多名新加坡武装部队军人,比美国任何盟国都来得多。我们不是美国的盟国,不过我们和美国的国防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在反恐方面,两国也有密切的合作。我们希望美国继续关注亚太,继续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这有助于保障整个区域的安全与繁荣。

美国也是我们重要的经济伙伴。美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额与规模远远超越其他国家,为国人创造了许多优质的工作机会。在这同时,在创新、科研和开发方面,我们与美国的机构、企业和专家展开了多项合作,从中获益良多。

在新中关系方面,我们两国都同意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名称很长,但是内容很丰富。我们与中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三个合作项目,苏州、天津、重庆。重庆也有互联互通合作项目,这些都是国与国之间的高级项目。此外,中国还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相当可观,中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也不少。

新中关系是独特的。除了中国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华人占多数的国家。这种同文同种的优势,有助于我们延续并加深民间与文化上的交流,帮助两国建立友好的关系,了解彼此并成为合作伙伴。但是,在进行交流与合作时,我们要记得我们还是新加坡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外交问题上,作为一个华人居多的国家,有时候会使到我们的处境格外困难,因为其他国家很容易误解新加坡的立场。

尤其是当中美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我们支持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可能会认为我们这么做,是因为在新加坡华人占多数,所以我们对中国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支持美国,中国不一定会理解。其实,过去,当新加坡与中国在某些课题上,采取不同立场的时候,有些中国朋友就这样问我们:“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语,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同意?”

所以,这个是很微妙的问题,但它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立场分明,解释清楚。我们的立场是,我们必须依据原则办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论对象是谁,无论是在新加坡,北京或华盛顿,我们所表达的观点都必须是一致的。该同意的时候,我们会同意,不该同意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维持并解释我们的立场。我们希望其他国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独立国家,有自己的立场。当然,国人也必须明确地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

点击阅读李显龙总理在《海峡时报》发表的署名文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