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人肉搜索与网络欺凌仅一线之差

字体大小:

社论 

人肉搜索或网络起底,是滥觞于中国大陆及香港的网络现象,如今已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网民监督社会道德的力量。不过,人肉搜索与网络欺凌仅一线之差。适当的网络起底有助于厘清事件真相,对涉事各方起到警惕作用,但过度泄露当事人信息,很可能是违法之举,甚至变相成为网络公审,对当事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伤害,是极具破坏性的网络暴力。

近日有人在淡滨尼油站目睹一名开宝马的车主与打油工人起争执。车主声称只要添10元的汽油,工人却打满一缸135元的油。车主拒绝认账,最终只付了10元,余额由油站和工人自行解决。目击者在社交媒体公开这起事件,认为车主不该让工人承担油钱,并赞扬油站员工的处理方式。

事件曝光后,立即引起热议和关注。因为是“宝马车主”对“打油工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开名车的富人欺压低收入工人。许多网民除了谴责宝马车主,也开始查找车主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人声称看过宝马车主在其他油站,使用同样的手法骗来一缸油。短短一天内,宝马车主被人肉搜索起底,姓名、职业、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生活照等都被挖出来公诸于世,还有人打电话骚扰他。有人在不同地方看到宝马的踪影,还拍照放上网,宝马顿时成了“网红”。事件也让车主一家担惊受怕,连记者上门采访,也误以为有人上门滋事而报警。

车主接受采访时说,他打10元汽油,是因为他的宝马已经卖了,当天要开到位于裕廊的车行交车,担心油不够。车行也证实确有此事。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事件仅仅是车主和打油工人沟通不良所引起的误会,并促请双方友好解决问题。

事情显然只是一场误会,以及车主和油站没有做好沟通善后,但因为一个没有前因后果的一面之词,以及一般人都有的仇富心理和对弱者的同情,使得误会一发不可收拾。事件对车主、油站员工、二手车行、宝马车的未来车主,都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包括可能没人敢买这辆车,车行难免要面对损失。

这不是本地第一次出现人肉搜索案例。事实上,森林商业中心黑店坑人事件的后续发展,人肉搜索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2014年,森林商业中心一家手机店被曝以不公平手法欺压顾客,包括买手机要多还比手机价格贵一倍以上的保修费、以20公斤硬币退款1000多元给顾客等。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加上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多家购物中心的黑店情况,最终使得这些害群之马有所收敛。政府也介入通过立法手段,对付以不公平手法欺骗消费者的零售商,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简言之,这是一次传统媒体和网民对社会道德规范起到监督作用的案例。

由此可见,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是正义超人,也可以是超级恶霸,而这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很容易就越界。以宝马车主拒付油钱事件来说,如果没有网民一面之词的曝光,没有后来的人肉搜索,事情很可能止于打油工人或油站自叹倒霉。但因为人肉搜索,舆论对事件高度关注,宝马车主接受记者采访说出个中缘由,让我们对事件有了不同的看法,有更多依据可以判断孰是孰非。

然而,同样因为人肉搜索,导致涉事各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显然是不必要的,尤其对宝马车主和他的家人。这一场被搜的过程,以及将长久留存在网络世界的嘲讽文字和恶搞图像,必定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进行人肉搜索的网民有些可能出于正义感,但更多人可能是凑热闹,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合法。不可否认,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尤其是不合常理但不违法的事情,但若以人肉搜索为棒子打击当事人,这种网络公审形同滥用私刑,违反了法治精神。

在人人手上一台手机兼相机、人人上社交媒体的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人肉搜索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在看到一些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时,按搜索键或分享键前都要三思,否则以为自己当了“键盘英雄”,其实祸害无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