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企”飞系列】本地海鲜贸易商 成功打入逾90个市场

公司的业务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新海源创办人黎仁惠依旧在积极开发新市场,包括要进军南非和大洋洲等地。(图/新报业媒体)
公司的业务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新海源创办人黎仁惠依旧在积极开发新市场,包括要进军南非和大洋洲等地。(图/新报业媒体)

字体大小:

一开业就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创业仅仅18年,本地公司已成功打入全球超过90个市场,足迹几乎遍布五大洲,晋升为国际海鲜贸易企业。

勇于开拓新市场 迎来新商机

“你知道吗?就连在远方俄罗斯、非洲阿尔及利亚都知道我们这个新加坡品牌呢!”

这是新海源股份有限公司(FISH International)行政总裁兼创办人黎仁惠(44 岁)引以为豪的。

这家从事海鲜处理、进口、出口和分销的本地公司,成立于2004年,在海鲜领域已经驰骋了18年,贸易伙伴来自全球超过90个市场,主要的市场就包括:日本、中国、欧盟、南美洲、中东、俄罗斯和东南亚多国。

黎仁惠表示,打从一开始他就认识到,公司必须有多个货源和行销市场,这样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在大环境转变时迅速做出调整。 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许多国家在解封后不久,又因疫情的转变而恢复封锁状态。由于公司已打入多国市场,所以能迅速联系上不同货源,也能继续通过视讯会议和虚拟展览会与客户保持联系。这些调整让公司在艰难的现状,确保货源不间断。 

回顾2008年次贷危机,他说这可算是公司的转捩点,也印证了国际化的重要性。当时,欧洲和美国市场受到严重的打击,当地的公司在借贷和周转方面受到很大的阻力。这促使新海源得积极探索其他国家和区域的潜在商机,迅速开拓了南美洲、中国和俄罗斯市场。

新加坡品牌 倍有优势

在疫情爆发之前,企发局经常邀请公司参与海外食品展览会,让公司能扩大商机。(图/受访者提供)

黎仁惠表示,身为新加坡公司,在进军国际也有先天的优势。他说:“新加坡公司在国际上的信用高,公认拥有良好职业道德,这为本地公司在寻求海外商业伙伴上打下了好基础。” 

谈到自己如何成功打入这些市场,他说这除了靠着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Enterprise Singapore,简称企发局)居功不小。

“企发局帮我们联系上他们驻不同国家的办事处,办事处人员帮我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需求,更推荐有潜质的顾客给我们,这为我们进入新市场开启大门。”黎仁惠说道。

在疫情爆发之前,企发局经常邀请公司参与海外食品展览会,让公司能扩大商机。此外,黎仁惠在去年就参与了企发局推出的“企业转型领导计划”(Enterprise Leadership for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领导分享经验,这让他对经商各方面有了不同的见解。 

另外,多年来至今,企发局在公司寻求扩展业务时不断提供援助。 尽管已打入超过90个市场,但他依旧不断放眼新市场,正密切地与企发局合作,要继续扩大公司的足迹,以便寻求更广大的货源和更多商业伙伴等。比如,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专注在南部地区,他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能将生意扩充到中国北部,如重庆等城市。 此外,他也希望能将公司的货品带到南非和大洋洲等地带。 

海鲜处理自动化 生产力和效率皆提升

海鲜处理对人工的依赖大(见上),但新海源即将投入服务的全新海鲜处理中心,注入更多自动化元素,将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新海源在文礼的全新海鲜处理中心将分阶段投入服务,注入更多自动化元素,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目前,新海源在亚洲设立了五个海鲜处理中心,分布在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公司在海外已经打下稳定的基础,黎仁惠决定将公司的海鲜处理运作扩展至我国。

他解释说:“公司虽然在海外已经有多家海鲜处理厂,但是我还是决定在我国设立一家中心。这是因为新加坡品牌近年来日益受到国际认可,享有着高质量的美誉。许多外国公司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我国的产品。因此,我们能够抵消部分的运作成本。”

这个海鲜处理中心占地24万平方英尺,设有处理、冷冻、包装海鲜等设施。中心耗资8000万元建设,工程将以三阶段在今年陆续完成,投入服务。他说,设立中心的费用庞大,企业发展计划(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帮助削减部分开支。中心一旦落实,自动化的程序不仅让工作更快捷,海鲜品质也更有保证。

其中,中心就引进本地第一台自动切割器,运用激光扫描来准确测量个别海鲜的尺寸大小。过后,机器将依照已输入的讯息,准确切割海鲜。黎仁惠表示,传统方式切割工作需要约10名员工,采用新自动切割器后,只需要一名员工操作机器即可。这不仅让员工的技能得以提升,也能避免员工在切割时受伤,而且机器的准确度更能减少人工切割时所可能出现的浪费。

“过去,我们得确保切割部门的员工受训,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后才能投入工作。为了员工的安危,完全不能马虎。未来能用机器不仅使工作更快捷,也让工作场所变得更安全了。”

他坦言,决定购买这台机器也算是个赌注,但是他相信公司一定要求新求变,善用科技正是公司的强项。 

新海鲜处理中心的包装处也会自动化,减少对员工的依赖,大大提高效率,也能提升员工的技能,让他们能负责处理和监督品质的工作。

中心也将拥有一台组胺(histamine)检验机器,能在15分钟内将鱼类的组胺成分检验出来。一些鱼类如金枪鱼含有组胺,若含量过高对人体不利,因此,必须在确保组胺成分不超标后才能出售。

“我们现在得依赖第三方化验产品,需要三五天才能获得检测结果。有自己的检查仪器,不仅省时,更是能确保海鲜的新鲜度,让顾客有品质保证。”

化残渣为鱼饲料 为环保尽一份力

公司注重以可持续的方式运作,以不破坏环境的方式利用资源,坚持与受可持续渔业认证的公司合作。

此外,公司也响应政府的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的号召,正在与环境局(NEA)合作,通过3R基金共资研发将海鲜残渣制成鱼饲料。处理海鲜残渣的设施将设在新的海鲜处理中心内。这些饲料将销售给本地的鱼类养殖场, 能减低对外国进口鱼饲料的依赖。

他解释说,其实,可出售的鱼部位只占大约55%左右。其余所去除的部分如内藏、骨头和皮等部位往往会被丢弃;善用残渣,将能对环保尽一份力。

应对疫情 朝多元化经营

新海源朝多元化经营,包括开展零售业。(图/新报业媒体)

疫情打击空前严峻,新海源需朝多元化经营,逆境求存。这包括寻求多个货源、与不同的供应商合作,并将一些运作程序自动化、运用网上平台行销等,以便根据市场情况快速做出调整。

黎仁惠坚信多元性经商的重要。公司在本地也为本地餐馆提供海鲜,客户包括 Fish & Co.餐厅、荣控股和珍宝餐饮集团(Jumbo)等,并开展零售业,让公司能扩大原有的贸易业务。

疫情改变了生意运作方式,许多企业顾客也开始上网购物。因此,公司抓紧时机加入网络平台如Alibaba.com以便接触更多客户,并且在短时间内就看见了成绩。平台让公司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与供应商,也不断为公司带来新商机和扩展业务的机会。

这个名为“FISHOP”的新店是公司在本地的第一个结合直销和餐饮的零售店面。(图/新报业媒体)

除了线上平台外,公司也开启了一个结合直销和餐饮的零售店面,不仅为顾客提供新鲜的海鲜食材,也让食客可以在现场享用自家品牌的美味海鲜佳肴。这个名为“FISHOP”的新店位于阿尔柏王园地铁站旁的Link@896商场。公司在中国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地也设有这样的零售店面,店面名为“渔和鱼” 。

黎仁惠也坚信公司得与时并进,看准了人们对植物性食品的兴趣,正与食品科技公司Lohas Foods 合作研发植物性海鲜食品。 

他坦言,目前的最大挑战就是模仿海鲜的口感,而且要做到不添加化学物品,让产品更为健康。他透露产品已经受到一些本地及海外公司的青睐。一家泰国公司甚至在疫情期间特派代表到新加坡品尝产品。他对产品的潜质感到鼓舞,预计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市场。 

正因为不断推陈出新,以及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公司也从当年唯有他自己一切亲力亲为,发展至今日在本地聘用63名员工。 随着公司在本地新厂房在今年分阶段投入服务,预计未来将增聘额外45名员工,不断壮大。 

黎仁惠在谈到业务发展时表示:“前贸工部长陈振声曾提到,我们必须突破中小型企业(英文缩写SME)框架,放胆让“SME” 蜕变成“Singapore MNC Emerging”,为新加坡跨国企业腾起。因此,我鼓励本地公司现在就策划未来。”

不断学习 策划未来

参与企发局推出的“企业转型领导计划” 让黎仁惠能停下脚步,回顾经商点滴,重新策划公司未来的去向和领导方针。(图/新报业媒体)

业务不断扩大,但身为领导人,黎仁惠本身的学习也没有停滞不前。他在去年参与了企发局推出的“企业转型领导计划”,成为第一轮培训参与者。

谈到这个计划,他表示:“在外奔波17年来,我很庆幸这培训能让我停下脚步,回顾经商点滴,重新策划公司未来的去向和领导方针。”

在计划下,教授们的倾囊相授,让他对新经商模式和商业变化等经商学术有了新的见解 ,还有资深的导师给予实在的指导。由于参与计划的企业管理层,都来自不同的领域,因此计划不仅是个聚集点,大家也能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畅谈与分享经验。因此, 大家不仅为他发展业务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还给他所面对的课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因疫情的关系无法出国进行交流,但他们也有机会通过视讯和越南与印尼的商人交流,了解当地的市场和经商环境。 


关于企业转型领袖培训计划 

企发局为中小企业领袖制定了企业转型领袖培训计划,协助他们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在这计划下,预计900名中小型企业的领袖将受益。只要企业达到总值 500万元的收入,本地股东至少占30%,就能参与这项培训计划。

60名来自38家中小型企业的商业领袖参与了计划的第一轮培训。在这为期一年的培训里,公司代表通过单元课程和个案学习,而个别参与者也有各自的导师。课程也包括为个别公司量身定做的教导项目,让公司懂得如何制定发展计划。若疫情允许,参与者将能出国参与长达一星期的浸濡计划,了解外国的市场脉动。

点击了解更多"企业转型领袖培训计划" (Enterprise Leadership for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的详情。

更多相关报道:

  1. 梦想“企”飞系列】本地金融科技起步公司 创业12年晋升国际舞台

  2. 【梦想“企”飞系列】从本地渡轮经营商成功转型 建立全球声誉

  3. 【梦想“企”飞系列】化危机为商机 扎根狮城走向海外


【《梦想“企”飞》系列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呈献】

本系列一连四期,专访本地企业如何借助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提供的援助进行转型,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让业务攀上新高峰。(四之一)

点击了解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给予本地企业的援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