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宗乡团体应以厚植社会资本为新宗旨

几年来,在几位部长和宗亲望族的积极关切下,潮州大厦产权纠纷和民事诉讼的风波能画下句点,值得庆幸之余,也应让全体华社有所反思。(林明顺)
几年来,在几位部长和宗亲望族的积极关切下,潮州大厦产权纠纷和民事诉讼的风波能画下句点,值得庆幸之余,也应让全体华社有所反思。(林明顺)

字体大小:

关于潮州大厦产权纠纷和民事诉讼的风波,扰攘六年,上周四在负责华社事务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见证下,义安公司和潮州八邑会馆两方终于签署和解协议。虽然协议细节不公开,但唐振辉和其他参与者对媒体的讲话都透露了“圆满解决”,应该有了双方满意的结果。几年来,在几位部长和宗亲望族的积极关切下,事件能画下句点,值得庆幸之余,也应让全体华社有所反思。

会馆或宗乡团体内部纷争,自古皆有,不限于潮社这两个社团。或起于人事纠结,或源自钱财处理,更有可能是基于不该发生的意气之争。当会馆内有一言九鼎的领袖人物时,类似问题多能化解于无形;但正因如此,很多事务容易流于便宜行事,方便大老们运筹帷幄,不讲究白纸黑字。此外,包括社团内部章程和社团法令,有不少缺乏更新,不能反映法制需求,仅凭宗亲间口头承诺之类的“古法”,也造成后续存在纷争的空间。

此次风波值得欣慰的是能一如既往“宗亲事,宗亲了”,虽然期间闹上了法庭,终究还是在各方助力下取得相关方满意的结果,彼此不留余恨,日后好相见。

对华社宗乡团体来说,一个严酷现实是,会馆的角色有逐渐被时代巨浪淹没的危机。随着长期奉献与投入的几代老人逐渐离去,每一个会馆作为组织、族群、文化记忆乃至公益机构的角色,如何或能否传承、延续下去,让国人觉得有价值,愿意珍惜,就不能只靠传统的功能和作为;不单要避免负面形象,还须要更贴近新加坡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社会资本,为国人厚植社会、文化乃至精神层面的资源。

不少华社宗乡团体都拥有一定的资产,有些还相当可观。这除了是一两个世纪以来先贤积累的成果,也是建国以后经济与社会持续繁荣发达所致。福建籍的陈嘉庚、李光前以及其他方言籍贯的诸多先贤,乃至土生华人陈笃生、林文庆等,都在为乡人和社会扶危济困、施医赠药、普及教育等方面不遗余力,其中秉承的理念真诚而简单,受惠者不计其数,余荫泽披至今。这些民间达人和团体所发挥的功能,对维系过去社会的稳定有很大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进步,政府功能日益健全,各种专业的福利与社会支持团体涌现,宗乡团体的角色趋于边缘化,一些更不如民众俱乐部。如果空拥资产却无法重新定义自我角色,无法建立更切合国家需要的价值观,或许会在未来成员复杂化之后,引来更多更不堪的纷争。

价值观的重塑与角色定位因此是宗乡团体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乡团在积极转型,除了成立青年团,开展社区工作与对弱势者的帮助,也有开办讲座、方言学习等,各自精彩。但宗乡团体其实更有条件利用丰沛的资源,从事长期的文化、教育乃至跨族群交流等工作,日久见功,有助于国家整体文化基础的厚实,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多元族群的国家文化复杂,本地社会长期忽视母语文和文化素养,会导致母语文和文化随着科技和社交媒体的渗透而加剧碎片化。提振母语文与文化的涵养是长期工程,宗乡团体如果能找专人规划,制定长期目标,逐渐建立品牌,对培养民间文化基础,发挥民间文化学院的作用,不仅能重新扎实华族文化根基,也是为这部分的国家文化做出贡献,积累社会资本。文化工程须要理念清晰者去贯彻,才能满足更深层的社会期待,达到建构价值观的目的。这项润物无声,又需要大规模推展的事业,最适宜由宗乡团体带头。

至今为止,宗乡团体参与者各有因缘和目的。但在未来,必须更能体认到社会更多更不同的期许,摒除门户之见、籍贯之分、氏族之别,乃至发挥我国种族之间的交流学习作用。以提振国人素养,厚植社会资本为新的宗旨,参与建设大部分国人的认同感,社团的延续才将有更积极的意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