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以“亚细安方式” 解决国际分歧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新加坡防长黄永宏强调,亚洲必须从乌克兰局势吸取正确教训,避免在亚洲爆发武装冲突。本区域国家多元多样,且相互依存,专制与民主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不是亚洲的核心议题。(档案照)
作者指出,新加坡防长黄永宏强调,亚洲必须从乌克兰局势吸取正确教训,避免在亚洲爆发武装冲突。本区域国家多元多样,且相互依存,专制与民主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不是亚洲的核心议题。(档案照)

字体大小:

长时间以来,西方媒体和政治人物批评中国,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是assertive,本地英文媒体也依样画葫芦,照用不误,尤其在谈到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台海的一些行为,几乎都会用上这个词。意思明显是贬义的,多年来,中国有些学者和媒体过去的译法常常是自信的,这是褒义,显然和原意不符。但中文媒体对这个词似乎迄今还没有什么统一的译法。

英汉词典有过分自信的、武断的释义,但都无法准确概括英文语境中的意思。即使是英文本身,到底指的是中国的什么行为,或是外交的什么特质,似乎也没有很明确的定义。比如说一个越来越assertive的中国,中国的assertiveness,或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assertive行为等,当然不是指自信。既不等于是咄咄逼人、仗势凌人、盛气凌人,甚至霸道、霸凌、强势、自行其是,但又都有那么一点。或者也可说是中国网民津津乐道的“霸气”吧。简单说,西方人说的assertive,泛指中国崛起后出现的示强或强势行为;不再是韬光养晦,而是锋芒毕露了,甚至还令西方人感受到威胁。

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杜瑞琦(Richard Q. Turcsanyi)作了有趣的研究,认为符合assertive含义的中国行为,应是指中国积极地追求利益,采取大胆行动以达致目标,即使行为上和其他行为体的利益相悖。中国称得上assertive的行动,必须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行动,也有别于先前的规范。他还提出了反应性或反动性(reactive)assertiveness的概念。这是指中国因受到外来因素的刺激而引发的行为。如2016年海牙常设仲裁庭对菲律宾提出的有关南中国海的诉求作出判决后,中国作出了看起来比较强烈的回应。另一个例子,是在奥巴马总统宣布重返亚洲(pivot to Asia)后,中国认为区域地缘政治恶化而作出的反应。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