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皞天:中国在冲突中寻求稳定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上海行人和摩托车手星期三(11月30日)在中国上海外滩附近的一条道路上路过。(彭博社)
上海行人和摩托车手星期三(11月30日)在中国上海外滩附近的一条道路上路过。(彭博社)

字体大小:

中国因严苛的疫情封控发生了太多不幸,给防疫“松松绑”的呼声一直存在。11月24日夜,疑因封控致救火受阻,乌鲁木齐高楼失火致死10人,成为又一场悲剧,也成了人们情绪表达的一个突破口。火灾翌日,舆论情绪如排山倒海一般宣泄出来。人们不光借悼念表达哀思,也表达对防疫措施的不满,甚至提出其他领域的政治口号。短短两三天,一份网民整理的举行悼念活动的高校名单广为流传,足足有几十家之多。

大学生唱中国国歌、国际歌,并喊出“民主法治、表达自由”的口号,内容尚未触及中国的政治红线。但校园外的社会人顾忌可就没那么多了。上海乌鲁木齐中路自然而然成了悼念这场悲剧火灾的合适地点。人们在聚集悼念活动过程中,甚至喊出了反体制的口号,露骨程度让人吃惊。11月27日,上海的聚集与中国其他许多城市发生的悼念活动一道(包括作者撰文时北京正发生的亮马桥悼念活动),引发世界各路媒体的关注。

这类涉及政治诉求的活动在中国十分罕见。借助手机和网络的快速传播,许多人看到这些“失语”多年的中国青年,在政治领域也有激昂和柔情。这是否是年轻人的急躁、轻浮之举,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不论是防疫还是政治领域,今年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感觉到了些许压抑。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