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州选牵动马国政治生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虽然幅员辽阔,但当下民主选举却只局限于联邦与州的层次。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马国也曾举办过多届的地方政府选举,由民众投票选出市、县议会的议员。但由于城市地区选民常选出具有左倾思维的议员,他们所属的政党在联邦与州的多为反对党,所以市政当局常与联邦或州政府对着干。这让当时把持联邦以及多个州政权、右倾保守的联盟(国阵的前身)政府深觉不是味道,于是仗着在国会里的大多数议席优势,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地方政府选举,改以州政府来委任市、县议员。所以,马国的市、县政府也算是州政府的权力延伸;吉隆坡、布城、纳闽等联邦直辖区,则由联邦政府直接治理。

自此,马国的国、州议员,便都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市、县议员的职责,因为所谓的市、县议员,没有选举压力,无须直接面对选民,只要在所属的联邦或州执政党里,争得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方党职,就得以继续受委为市、县议员。反之,国州议员每四五年左右都必须经过选举的政治洗礼,也就必须关心民瘼,更积极服务选民,以期继续胜选。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的确能让一众国、州议员更为贴近地气,与选民打成一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从负面角度来看,过于专注选区服务,有时可能也会让议员在制定政策时,见树不见林,把个别选区或选民的利益无限扩大,缺乏更宏观的政治视野来处理国家大事。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