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纪赟:以“新加坡”之名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多年前有同事的上海朋友来玩,一起便饭时才知道他是去看著名的“新加坡旁”的房地产项目。我们听后大吃一惊,赶紧提醒他慎重,因为“新加坡旁”与“新加坡”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他当时还说会慎重,过了一阵子才知道,他还是一口气买了两个单位。此后就不用多说了,再加上疫情,那两套房子不但扔在那里发霉,价格也是一言难尽。当然,无良的开发商肯定早就盆满钵满,剩下无数维权无门的苦主,以及平白无故背了黑锅的“新加坡”。话说当年用“新加坡旁”打广告的房地产商,可是一分钱代言费都没给过新加坡呀。

《海峡时报》4月16日有一则报道,提到一位印度资深记者收到自称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高级项目经理”的约稿,以明显高于印度的稿酬,约他撰写仅供“内部参考”的政治地缘政策分析。这位警觉的记者查了下,发现约稿者身份为假冒。他发现还有其他人冒用新加坡的各类大学、研究机构与知名国际咨询公司的名义,以套取同类国际形势分析。此事到底真相如何,弄不好又要成为国际政治的罗生门。但它马上让人想起前几年的“姚俊威案”及国大的“黄靖案”。姚就是以新加坡的名义成立幌子公司并招募情报分析人员。黄更是以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以及国大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的名义,来从事一些无法示人的活动。

即使如此,一个明显的疑问还是浮现:为什么会以新加坡,而非别国名义来套取宝贵的国际战略分析资源?这彰显了新加坡在中西阵营之中的何种特殊地位?很多人一直误解新加坡外交政策的基础,只是要在日益对立的中西方寻求一个平衡点,却忽视了新加坡国策本身的特征。这其实也与各大国对新加坡这种蕞尔小国天然的轻视有关:作为小国,难道不是只能依附于大国吗?作为小国,哪里会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存在?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