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脉搏

刘家明:工作生活平衡的思考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中央商业区一带上班族和行人过马路的情景。(李冠卫摄)
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中央商业区一带上班族和行人过马路的情景。(李冠卫摄)

字体大小:

11月4日《海峡时报》刊登一个来自瑞士某银行的问卷结果,在有超过100万美元投资资产的有钱人中,新加坡的富人对工作生活平衡最不满意。简单地说,新加坡富人觉得为了高收人而付出太多非工作活动的资源。这结果很有趣但也很实在,工作生活平衡本来就是个纯粹的个人选择题。

根据人力部统计,我国人民每周平均工作44小时。加上每天约两个小时的通勤和八个小时的睡眠,每周就只剩下58小时,来应付非工作有关的生活琐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五小时12分钟以及周末的32个小时,可以做基本的吃喝拉撒和其他的事。这些时间够用吗?怎样才算是达到工作生活平衡?是指量(时间)方面的平衡,还是质方面的平衡?这个令人烧脑的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只是量的问题就很简单,从非工作时间里拿出几小时加班工作,就可达到平衡。但是从“质”的方面就非常复杂了。非工作活动包括维持我们健康生存的起居饮食的个人需求、与亲友的社交关系活动、休闲嗜好、学习和运动、顾老护幼,甚至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准备工作等等。要在短短的58个小时里安排这么多的必须活动,真的非要有一个复杂的公式来平衡不可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