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空间

张森林:慎防网络到校园的言语霸凌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网络催化了言语霸凌的速度和强度,而言语霸凌又多聚焦于校园内。(档案示意图)
作者指出,网络催化了言语霸凌的速度和强度,而言语霸凌又多聚焦于校园内。(档案示意图)

字体大小:

在2023年10月10日《联合早报》言论版读到胡天培《“坡县”争议原则和心理》一文中所提及的“言语霸凌”,深有感触。至于“坡县”一词是否具有言语霸凌的成分,则见仁见智,本文重点不在探讨这方面,而是读了胡文后引发对长期且广泛存在的言语霸凌——尤其是校园和网络言语霸凌现象的关注。

“言语霸凌”更多的是依附在网络世界里。马来西亚律师郑国安在《网络霸凌无处不在》一文中指出:“透过网络的言语霸凌和辱骂,实际效果是大到不可估计的。”他列举三个马国青少年在网络言语霸凌和辱骂后寻死的触目惊心例子,其一发生在2017年,拉曼学院学生在疑似经历连串网络霸凌后,于学院附近高楼坠下身亡。另一例发生在2020年5月,印度族少女在社交网络被羞辱为性工作者,且受到各种不堪入目的言论攻击而情绪严重受影响,最终在卧房内自尽。

网络催化了言语霸凌的速度和强度,而言语霸凌又多聚焦于校园内。2021年4月,《联合早报》网站文章《向校园霸凌说“不”》,列举了校园霸凌的六大类型:肢体霸凌、恶意破坏财物、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性霸凌。其中,言语霸凌是指在语言上羞辱,包括取绰号、辱骂、嘲弄、威胁和恐吓等。校园霸凌的攻击行为会对受害者身心造成创伤,影响孩子健康,让孩子厌学、厌食和不愿沟通;严重的话,会对孩子构成心理阴影,影响人格发展。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