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健勇:邓小平之片言不宜教条化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在现实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看来,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永远存在难以调和的结构性冲突,这不是后者单纯示好、甚至示弱就可以轻易化解。(示意图/路透社)
作者认为,在现实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看来,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永远存在难以调和的结构性冲突,这不是后者单纯示好、甚至示弱就可以轻易化解。(示意图/路透社)

字体大小:

事实表明,中国搭便车的代价不菲,那就是放弃经济民族主义。中国在1992年10月与美国达成的《市场准入备忘录》中,明确承诺“不对任何产品实施进口替代”。中国政府把工业化的希望寄托于西方跨国公司主动的技术转让——这是放弃自主发展的重要信号。

据说邓小平在1979年1月访美途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尽管不乏严肃学者对此传言的真实性存疑,但多年来,在华人世界里,对此说不加质疑、照单全收者众,尤其是在当下中美关系极度紧张,影响到中国国运的关键时刻,重温这段“邓语录”似乎更具有某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性。

其实,这段话在学术上经不起严格推敲。“追随美国”既不是国家富强的充分条件,甚至也谈不上是必要条件。比如,“美国最亲密和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之一”(美国国务院网站)的近邻墨西哥,迄今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国内贫富差距巨大,基尼系数高达0.546,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战后芬兰工业化取得极大成功。芬兰于1948年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中立国,芬兰没有接受马歇尔援助,工业化成功主要是源于广袤的苏联市场以及国家对经济的有力干预,而与“追随美国”无关。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