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舞龙贺新春

字体大小:

农历新年期间,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许多地方也有舞龙舞狮表演,锣鼓喧天,非常热闹。本期《逗号》请来两位学习舞龙的年轻人,分享他们在学习舞龙的经验和感受。

晚上9点多,锣鼓声从巴耶利峇一座工业大厦的停车场传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年轻人在排练舞龙,为即将来临的舞龙比赛和新春佳节做准备。

一条重约七公斤的舞龙,加上九支重10多公斤的龙把,由10人在天鹰龙狮学院的露天停车场同时举起舞动,通过奔跑、游走,展现龙身婉转盘旋、伸缩舒展的动态。

舞龙固然是体力活,但光有体力并不够,更需要考验团队的合作和默契。“舞龙是一个集体活动,即使缺少一人也会使训练变得困难。我们需要临时找替代,或换一条较短的龙来训练,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 在天鹰龙狮学院学习舞龙的蔡天意(新加坡理工学院二年级,22岁)说。

除了考验团队之间的协作,还要看天公是否作美。“我们并没有室内的训练场地,都是在露天停车场训练。如果当天下雨,即使成员都到齐了,也只好取消训练。”

也许你会认为传统的舞龙只是老一辈人喜爱的民俗活动,事实上,舞龙表演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南仙舞龙体育会的朱俊谕(工艺教育学院一年级,16岁)和蔡天意正忙于筹备农历新年的舞龙表演,他们每周训练两三天,在大年初一至元宵(正月十五)这两星期,每天到本地各区表演。虽然训练与表演行程紧凑,但他们都能平衡舞龙排练和学业,通常会在学校完成功课,用晚上的时间来训练。

克服父母对舞龙的偏见

学习舞龙11年的蔡天意说,在他11岁时,他偷偷跟着朋友到天鹰龙狮学院学舞龙舞狮,父母对此毫不知情。“我担心父母对舞龙舞狮表演者存在偏见,对他们有着‘抽烟’和‘纹身’等负面印象,所以我每次去学院训练时,都要跟父母找籍口溜出家门。”

直到有一次蔡天意需要到国外参加舞狮比赛,他才跟父母和盘托出。

“为了让父母安心,我都会认真读书,每次出门训练前也会交代清楚回家的时间。渐渐地,父母也对这项艺术活动改观,支持我做喜欢的事情。”

在南仙舞龙体育会学习舞龙两年半的朱俊谕则比较幸运,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谅解。“父母知道我喜欢传统文化,我每次都能安心出席舞龙的训练和演出。”

他说,初次认识舞龙这项表演艺术是在小学阶段,父母每年都会带他观看舞龙表演。

“每逢玉皇大帝的大日子,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的诞辰,体育会都会有舞龙表演。我看着龙随着不同的节奏翩翩起舞,深深被它吸引。”

他坦言,年纪尚轻的他并没有机会学习舞龙,直至两年多前在朋友的介绍下,才正式踏上学习舞龙的道路。

舞龙的速度与激情

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因此每逢喜庆日子,如新春节日、新张庆典、新婚盛宴,华人都喜欢敲锣打鼓,舞龙助兴,讨个好彩头。今年正值龙年,本地各商场、团拜聚会等场合,甚至在小贩中心,更少不了舞狮舞龙团的踪迹。

而在学习舞龙的这些年来,蔡天意和朱俊谕也都参与过大大小小的表演,包括在神坛、开幕仪式、学校的表演等等。

蔡天意参与过的表演不计其数,但说到最难忘的表演,他不假思索地提到18岁那年在滨海湾公园表演“舞火龙”。

舞火龙比一般舞龙表演的难度和危险性更高。他说刚开始排练火龙时一直与队友争吵,因为他们除了舞动龙的身体,还需要用遥控控制火龙“喷火”的时间。“火龙比起普通的龙更重,讲求的团队默契度更高,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烧伤队友。”

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耐性,他学会如何冷静与队友沟通,找到适当的步伐,和队友合力呈献最壮观的火龙表演。

他想起当时自己在预演期间不幸被烧伤,至今肚子上仍留有一道疤痕。“当时我很担心,甚至影响我正式表演的心情。但现在想起来,我已经不介意这道伤疤了,算是为艺术的一种牺牲吧。”

朱俊谕也有过十多次表演,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初学舞龙时到一所日本国际学校的表演。

“当我和队友出场时,学生大力鼓掌,在我们表演期间,他们也一直为我们欢呼,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他也说,在表演结束后,学生还跟他和队友一起玩。“他们拿着龙,在学校里和我们跑来跑去,表现得十分兴奋。”

这段经历也激励着当时还属初学者的朱俊谕继续学习舞龙。“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是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让我获得很大的动力。”

然而,并非每一次表演都能够顺顺利利。朱俊谕想起一次在表演期间不小心摔倒的经历。“当时我参与酒店开幕仪式的表演,因为我跳得不够高,让龙的身体勾到异物,身体失去平衡后摔倒。”

朱俊谕说,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整场表演,感到十分内疚。“开幕仪式有很多人围观,当我意识到自己犯错后,我的心态崩溃了。”

虽然在表演期间出现失误,但朱俊谕也没有放弃,努力完成表演。他说:“看见大家都在努力继续表演,在我身后比我更资深的队友,也在努力‘救场’,我也尽力克制情绪,继续完成表演。”

朱俊谕坦言,这场小意外让他深受打击,更曾想过终止学习舞龙,但幸得教练鼓励,自己才能坚持下去。

团队协作 传承文化

蔡天意和朱俊谕都十分享受和队友一起排练的过程。朱俊谕说:“我们会一起沟通,也会互相发送舞龙的视频,一起学习和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舞步展现龙的形态。”

蔡天意也说,队友是他坚持学习舞龙的原因:“虽然我们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是每次我们都会尽力把矛盾化解,这让我们的友谊更坚固。”

朱俊谕和蔡天意各自所属的团体除了有华人,也有马来族等异族同胞。朱俊谕说学习舞龙让他最开心的事,是能够把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这让他觉得很新奇很特别。

他们都很珍惜和队友一起训练的时光,二人均表示虽然队友们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齐心协力把龙舞好。每一次顺利的演出,都会给他们很大的成就感。

他们希望这项文化活动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也希望更多人认识华族文化。蔡天意说:“如果我们不努力传扬这项文化,可能它就会逐渐消失。我希望长大后能继续教舞龙,把这项艺术发扬光大。”

舞龙知多少?

1)为什么要舞龙?

舞龙的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舞龙象征着祥瑞,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最长的舞龙

本地的星洲龙狮体育会(Singapore Dragon & Lion Athletic Association)有一条长448尺的夜光龙,在1988年被《健力士记录大全》列为世界上最长的舞龙!

3)本地首创夜光龙

舞龙的种类繁多,人们运用不同的色彩与材料制作出几百种龙灯,最常见的是布龙、草龙、香火龙等。

其中,第一条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夜光龙”,是由本地的制龙师傅于1966-1967年间研究出来的。舞龙者会穿着全黑服装,在漆黑中表演。观众在黑暗中观赏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龙在空中起舞。

夜光龙扬名四海,从本地传到国外多个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

4)本地的龙狮团

本地有300家以上的龙狮团,其中活跃的有超过200家。

本地最早出现舞龙是在1927年,由福州木帮公会把这门艺术带入新加坡。人们会在传统节日、庆典或特殊活动中表演舞龙,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早报校园 zbschools.sg 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码平台。它汇集学生报旗下《小拇指》、《大拇指》和《逗号》的精彩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让中小学生轻松读新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