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泡面

周维介:鄙夷何时了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港剧《网中人》的“阿灿”形象成为港人的贬称。(互联网)
港剧《网中人》的“阿灿”形象成为港人的贬称。(互联网)

字体大小:

社会上凸显的鄙视现象,源于人们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攀比与相轻。鄙夷源于自卑、自满或嫉妒,它看似外表强大,其实内心积弱。

排斥与歧视,是一对难兄难弟。一窝猪仔,对着母猪的两排乳头,个头大的就是霸道,占尽乳头,个头小的老是上奔下窜,却也徒然。我们自小从生活中捡拾了“矮冬瓜”“三寸钉”之类的损人用语,便是乳猪群里强者蔑视弱者的心态展露。童少时从故事里吸收的“猪猡”一词,骂人蠢,怎么都比不上生活中用闽南方言“kiau thoo(撬土)”更损人——就是坏。所幸一代代师长耳提面命,总算让多数童蒙开了教化,从口无遮拦公然辱骂,逐步收敛只在背地里说三道四。


历史对人的鄙视,从“夷”字开始。文献古籍中,“夷”始终是个活跃的用词。文字忠实录下歧视的真面目:东夷、四夷、海夷、番夷、蛮夷……这些称谓,包藏着高高在上的蔑视心理。夷,是中原心态的具体呈现,贯穿数千年悠悠岁月。

汉文字里,南蛮、番仔、北姑、黑鬼、胡人、鞑子、倭寇、红毛屎、台巴子、苏北狗、南洋猢狲、高丽棒子等等称谓,逸居于稗官野史、轶闻杂谈里,信手拈来,不费力气。都说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这符合人性互损复仇的特性。蛮夷之类的话说多了,自己也收割“支那人”“东亚病夫”“黄祸”的羞辱。英语里的“Chinky、Yellow monkey”,掉下的尽是狗眼看人低的渣屑。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