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智慧:脚踏实地

字体大小:

“脚踏实地去行,才能将事情圆满完成…”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司马光是北宋大臣,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成语“脚踏实地”的典故,就和他有关。

司马光从小聪明伶俐,也非常喜欢学习。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为止。他尤其爱读历史书,小时候就立下宏伟的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知识和经验。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了修订史书的机会,奉命编撰《资治通鉴》。

编写这部书时,司马光刻苦钻研,努力写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怕睡得太多,会耽误工作,特地找了一段圆木,将它做成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睡得一点也不安稳,便早点起来工作。

他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这部书从战国一直写到五代,叙述了1362年间的大事,对把握不准的地方,他就反复查找资料,做了许多笔记,然后经过筛选、修改,确保稿件准确无误。据说,全书完成后,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就堆满两间屋子。

司马光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一次,司马光问好友的父亲邵雍:“您老人家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邵雍是当时有名的哲学家。他称赞司马光说:“我看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条件

这是讲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吃饭要节省时间,生病要快速恢复,学习要快速成就,赚钱要一夕致富,可是,这些事情哪里有捷径?我们如果没有务实的自我管理,如何能够成功?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能打下坚固基础,妄想一登空中楼阁,最终必定落得一无所得。因此,在学习的管理上,要想去除不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心态,源头就在于如何管理好我们这颗“颠倒妄想”的心。

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智慧不同、环境不同、体能不同、背景也不同,不必相提并论;只要脚踏实地,步步稳健,就能走出一条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活得踏实、清楚,也不觉得有烦恼或痛苦,这就是好的生活方式。

·良心

我们行事,如果想得太多,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计划未来太多宏图,不如脚踏实地,现在就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脚踏实地就是我们做事情对得起自己,最重要还要对得起良心。在社会上做每件事情都端着良心,不要有非分之想,也不要心存侥幸,这就是脚踏实地。

当一件事让我们的良心过不去时,那就不叫脚踏实地。所以办事端住良心,用自己最好的一面做事,那就是脚踏实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