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一条街一条巷子的故事

作家黄凯德力赞《尘封轶事》不仅研究名人,还聚焦小人物,是小说家的宝库。(档案照)
作家黄凯德力赞《尘封轶事》不仅研究名人,还聚焦小人物,是小说家的宝库。(档案照)

字体大小: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每条街道,只要你用心挖掘,就会找到意想不到的事迹。

今年1月,研究本地历史的刘家明便从汤申路讲起,分享殖民地时期勘测师约翰·特恩普尔·汤申在新加坡的点滴。旧汤申路上有几处特殊地标,其中包括韩槐准开辟的红毛丹园“愚趣园”。上周阅读版“秘密阅读”栏目曾介绍《寻找愚趣园》一书。这本图像小说是本地画家许丰定、作家胡勇辉根据学者赖启健的论文《画框里的红毛丹》创作,寓教于乐,通过新移民主人翁的眼睛,看待百年前“新客”韩槐准。

新加坡的地名、路名多与历史、人物相关,单单命名就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本期早报悦读@NLB讲座主讲人著作《新加坡地名探索》就是最佳指南。

林志强十年磨一剑 让研究类作品变得多层次

这几年本地出版了不少优秀的文史研究作品,林志强的十年研究结晶《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深获好评,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黄坚立盛赞这是一本“富有意义的模范书本,它出自学术界以外,是令人敬佩、自力自修的硕果”。本书也入选了“早报书选2020”,评审都认为,林志强的努力,让枯燥的研究类作品变得有趣、多层次,作家黄凯德更表示,这本书不仅研究名人,还聚焦小人物,是小说家的宝库。

2011年政府决定迁移部分武吉布朗坟场的坟墓,以便扩充道路,让这座乏人问津的老坟山——咖啡山,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各种文化保育运动诞生,林志强则展开了个人的研究旅程,以咖啡山为起点,结合墓碑、碑铭、报章、地图、建筑蓝图等史料,拼凑两个世纪中,新加坡一些人物的面貌。

打开本书就会看见作者“献给4135位‘痛失家园’的新加坡先民,以及数万步入坟山守护武吉布朗的朋友”的文字,足见他对武吉布朗的深情。

林志强研究的人物,多已被历史淡忘,如武吉布朗的“布朗”,是殖民时期抵新的橡胶专家、企业家亨利·乔治·布朗,或如《南洋总汇报》创办人陈云秋,革命烈士方南冈家族,还有一篇文章指出名作家余秋雨对新加坡日本人墓地的误解。

余秋雨多年前探访日本人墓地后曾写作散文《这里真安静》,传扬一时。

林方伟短篇小说 道尽死人街风尘女子悲歌

文学方面,本地近年也有着重于一条街一条巷子的小说作品。

林方伟的短篇小说《死人街三轮车上的小姐》获得2017年金笔奖小说首奖。这篇小说将读者带回1950年代的“死人街”,娓娓道出一代风尘女子的悲歌。

那些骑楼上养病所的传说,让林方伟想起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在我弥留之际》激发他创作这篇小说。

陈济舟以“永发街”为主轴,创作多篇藕断丝连的短篇小说。

陈济舟书写永发街人与事

曾居住在中峇鲁的陈济舟则以永发街为主轴,创作多篇藕断丝连的短篇小说,集合成《永发街事》。陈济舟出生、成长于中国四川,17岁到新加坡读书直到大学毕业,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永发街上的人与事,给了他巨大创作灵感。

陈志锐诗集《狮城地标诗学》 以本地知名历史、文化与旅游坐标为对象。

鲁白野董启章陈志锐 以不同形式书写地标轶事

一条街,一个地方,有无穷瑰宝,你可以挖掘,也可以立于其上创造新作品,甚至天马行空。鲁白野《狮城散记》与《马来散记》是文史随笔的好作品。曾在新加坡短暂逗留的五四文人老舍写过《小坡的生日》,小坡是个小孩也是新加坡的化身。几年前到南洋理工大学驻校的香港作家董启章更是把新加坡知名地标都变成科幻世界场景,完成作品《后人间喜剧》。本地诗人陈志锐的得奖诗集《狮城地标诗学》以本地知名历史、文化与旅游坐标为对象,写了99首诗,是地方书写的优秀示范。

这个延伸阅读书单,当可无限延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