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教

南艺与进念教育计划 携手实验艺术科技

《一桌两椅·思考学院》探索艺术教育和创意的关系,日本舞蹈艺术家松岛诚(左)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Didik Nini Thowok呈献精彩演绎。(何家俊摄)
《一桌两椅·思考学院》探索艺术教育和创意的关系,日本舞蹈艺术家松岛诚(左)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Didik Nini Thowok呈献精彩演绎。(何家俊摄)

字体大小:

南洋艺术学院与香港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展开三年合作计划,推动亚洲戏剧制作,探索艺术科技的可能性。进念也将参与设计南艺在新加坡艺术大学开办的新学科——当代华文剧场文学士(荣誉)学位的课纲,包括安排学生到香港参访剧团,展开观摩与交流。

“花朵从不渴望绽放,它存在便是场盛放。”——《一桌两椅·思考学院》

香港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带来的《一桌两椅》三部剧演出,刚在南洋艺术学院的黑箱剧场演完。《关于老九的传说》向新加坡国宝级剧作家致敬;《上善若水》以人工智能与李小龙对“水”的分析和运用对话,呈献跨时空与媒介的剧场实验作品;《思考学院》则探索艺术教育和创意的关系。三部剧作的寓意尽显诚意,也为剧团和南艺接下来展开的三年合作掀开序幕,正如进念创办人和联合艺术总监荣念曾在演后对谈会上所说:“这里就是个实验室嘛。”

这场演出同时也推介南艺在新加坡艺术大学成立后开办的新学科——当代华文剧场文学士(荣誉)学位(简称BACCT)。进念将参与课纲设计,包括安排学生到香港参访剧团,展开观摩与交流。进念素来重视“艺术科技”(Arts Tech)领域,寻求当代传统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联系传统/当代与当下社会的新途径。这三年内,进念和南艺也将一同研究将科技融入艺术创作的形式。

南艺戏剧学院副院长傅正龙说:“进念以创新和突破作品闻名,我们希望深化这种合作关系,推动亚洲戏剧制作。凭借进念在跨文化实践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当代艺术与文化,培养他们在国际艺术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探讨艺术科技的发展

进念10月20日和21日在南艺呈献的《一桌两椅》三部剧作,为这场合作开了个头。《关于老九的传说》《上善若水》和《思考学院》分别由剧团艺术总监荣念曾、胡恩威,以及本地戏剧人、进念时任驻场艺术家刘晓义执导。

重演向郭宝崑致敬的《关于老九的传说》,荣念曾认为,致敬不只说客套话,或一味赞美,最好的方法是答以创意对话(creative dialogue)。(何家俊摄)

荣念曾受访时说,这次与本地艺术工作者广泛展开讨论,课题包括南艺隶属于新加坡艺术大学下的学院后,这个变化会提供什么样的契机,能拓展什么新方向。他举例:“艺术科技是一个开放概念,香港和新加坡,以至于东南亚和中国内地等多地之间,可以怎么合作和发展值得探讨。”

李小龙以英语解说中华功夫和水之哲理,佩戴感应器的演员通过武打动作生成荧幕上的人形,与之形成跨时空对话,而背景音乐更是“东西时空大乱炖”,混合戏曲、华乐和东西洋流行歌曲,从“Shape of You”开篇还有“Every Breath You Take”一句多唱——《一桌两椅》演出中“最Arts Tech”的《上善若水》就让观众看到,多文化语言如何产生跨时空的结合与玩法。

《上善若水》蕴含一系列武打动作,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声音影像,结合为20分钟的剧场空间体验。图为演员排戏现场。(何家俊摄)

聚集不同背景艺术家

荣念曾说,艺术家应具备自身的敏感度、立场和批判思维,凭借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力,而不会让艺术只沦为文化消费品,或者说,只建立为艺术演出提供演出空间的中心。要长远地培养人才,教育系统是为基本建设。

这次合作希望将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例如邀请东京资深当代舞蹈艺术家松岛诚(Makoto Matsushima)和印度尼西亚日惹的跨流派表演艺术家Didik Nini Thowok,开展一系列工作坊、讲座和研讨会。两人也是《思考学院》的主演。一些将执教该学科的导师,包括本地剧场工作者李邪和刘晓义。

傅正龙认为,BACCT的开办,对探索亚洲文化交流和戏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当代华文剧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也引导他们以个人视角和身份探索华人文化,通过戏剧的形式作出创意表达。学科从2023年10月开始招生,2024年8月开课。首届学生料将在2025年8月到香港参访进念·二十面体剧团,展开三到四周的旅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