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剧场全新剧场亲子节 看戏·游戏非儿戏

《早餐家族来咯:儿歌说故事!》以经典华语儿歌为灵感,结合原创故事和充满互动性的回收材料手工艺创作,拉近孩子与华语文的距离。(实践剧场提供)
《早餐家族来咯:儿歌说故事!》以经典华语儿歌为灵感,结合原创故事和充满互动性的回收材料手工艺创作,拉近孩子与华语文的距离。(实践剧场提供)

字体大小:

实践剧场“百力果华文小剧场亲子节”,以两部剧场演出和两种艺术体验,从寓言故事、经典儿歌和手工艺创作等,让小孩看得懂,大人看得乐,共同体验“玩的艺术”与“玩得艺术”。

相信游戏不是儿戏,玩也能发人省思,实践剧场将在5月18日至6月9日,推出全新“百力果华文小剧场亲子节”,以两部剧场演出和两种艺术体验,欢迎阖家大小一同走进剧场,体验“玩的艺术”与“玩得艺术”。

作为实践剧场《儿歌新唱计划》的系列节目之一,《早餐家族来咯:儿歌说故事!》结合两段原创的寓言故事、唱儿歌和手工艺创作,带孩童认识长辈从小听到大的华语儿歌,让《白杨树》《捉泥鳅》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华语儿歌,得以继续传唱;同时以音乐元素提升学习华语的趣味性。

另一部演出则是实践剧场原创亲子音乐剧《小问号和探险家》。由导演郭践红、编剧黄素怀、作词人小寒与编曲黄有杰等本地创作人携手打造,这部作品在2015年首演后备受好评,也获得《海峡时报》“生活!戏剧奖”最佳儿童制作奖。《小问号和探险家》运用剧中剧的形式,引导观众穿梭在“小问号”与其他角色的世界之间,激发观众思考日常中看似简单,但却富有哲理的问题。

亲子音乐剧《小问号和探险家》,让总是在寻找答案的小问号、和事佬小逗号与急性子的感叹号,用音乐“说”故事。(实践剧场提供/Tuckys Photography摄)

正如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所说,看戏并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是为了找问题,以这部音乐剧作为亲子节的节目之一,让小孩看得懂,大人看得乐,共同经历玩乐中思考的乐趣。

她也提到,艺术节不只单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常会发现大人一不留意就忽略的惊奇。我们都曾经是小孩,但随着长大,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可能无意识替自己设下框架。”亲子节以充满互动性,并强调游戏精神的节目,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透过孩子富有洞察力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

办华语亲子节的挑战

郭践红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也谈到亲子节的发展脉络。过去,实践剧场的青少年作品大多在校内举行,若发展为公开演出,不仅要一年年持续做下去,也得建立观众基础。她认为,实践剧场至今能够独立推出剧场亲子节,是合理的发展。

早在2010年举办首届“华文小剧场节”,实践剧场开始投入制作亲子作品,但小剧场节集合了面向成人、孩童或带实验性的作品,如今,郭践红认为各种节目足够自成一格,独立进行。

郭践红谈到,在本地办华语亲子节的挑战,包括语言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差距。因此,剧场的任务在于如何打造适合新加坡孩子能观看、体验和接收的作品,不是说讲得大声或语速放慢就可以。但表演也有结合声音、形体、动作和人物关系等元素的优势。

《玩:小手拉大手》透过音乐、游戏和手工艺,考验大朋友、小朋友的节奏感、肢体律动、想象力和亲子默契。(实践剧场提供)

料理也成为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玩:小手拉大手》则透过音乐、游戏和手工艺,让大朋友、小朋友展现节奏感、肢体律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无人能比的亲子默契。本节目由创意形体及舞蹈老师洪莉云指导,她拥有20多年幼教经验,也担任实践剧场周末儿童课程资深导师逾15年。

食物浪费是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新加坡,厨余占了总体垃圾量的一成,每年约有80万公吨的食物垃圾亟待解决。为了减少食物浪费,实践剧场旗下的咖啡座艺术空间“实堂”,自2017年陆续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环保项目,聚焦在“丑食再利用”的《姑娘泡泡菜》就是其一。

以该活动为灵感来源,实堂节目策划员兼实践艺术工作者洪小婷在这次的艺术节推出《玩:泡泡菜!》,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同卷起衣袖,亲手腌制各种类型的蔬菜水果,让料理成为艺术体验和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玩:泡泡菜!》欢迎父母带着小朋友,一起走入艺术厨房大胆实验,亲手把食材变美食。(实践剧场提供)

这场剧场亲子节,获教学机构“百力果学习丰收园”支持。创办人利蕙阑相信,艺术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要怎么让这些能量发光发热,除了借由多感官的互动教学,也重视“认真的乐趣”。百力果持续创造,并鼓励将华语学习跳出课堂之外的不同体验,足见两者的理念不谋而合。

百力果华文小剧场亲子节将在5月18日至6月9日举行。(实践剧场提供)

▲百力果华文小剧场亲子节

时间:5月18日至6月9日

购票:https://practice.bigtix.io/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