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还是灭亡?科学重在求真求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夹在钻石台钳之间的碳—氢—硫化合物,为迪亚斯团队宣称是可产生室温超导现象的材料。(取自《科学》)
夹在钻石台钳之间的碳—氢—硫化合物,为迪亚斯团队宣称是可产生室温超导现象的材料。(取自《科学》)

字体大小:

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教授迪亚斯发表有关“室温超导体”现象的论文,若能成真,将是物理界一巨大突破。然而他被发现捏造大量科学实验证据,造假事件在固体物理界炸开了锅。科学强调观察、实验、测试、预测四大元素,缺一不可,科研人员必须为所主张的理论提供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迪亚斯的研究所犯下的,是无法测试、预测的错误。

上科学课时,或许我们都曾被生物的物种分类弄得晕头转向,也曾为了计算物理中的电路串联和并联搞得焦头烂额。无论最终成绩如何,我们都会一致同意科学对生活有益,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发展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经16世纪的科学革命复苏,由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提倡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简单来说,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收集并整理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实验、测试和预测。

比如老少皆知的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环绕而成的系统。但在中世纪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称为“地心说”。随着越来越多对星体的观测,地心说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最终被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取代,并由基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科学模型所完善。这漫长的求真过程,观察、实验、测试、预测,缺一不可。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