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提升数码化接受度 法院逾95%聆讯已可转线上

我国最高法院转型与创新总监(司法机构)陈建伟(中)和Dentons瑞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清龙(右),昨天在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上,同身在北京的中国驻马来西亚前大使黄惠康博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博士(不在图中),展开线上讨论会。讨论会由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左)主持。(谢智扬摄)
我国最高法院转型与创新总监(司法机构)陈建伟(中)和Dentons瑞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清龙(右),昨天在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上,同身在北京的中国驻马来西亚前大使黄惠康博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博士(不在图中),展开线上讨论会。讨论会由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左)主持。(谢智扬摄)

字体大小:

冠病疫情促使法庭使用者接受数码工具的意愿提高,大大加速本地法律服务数码化,法院已能够把超过95%的聆讯转为线上。

我国最高法院转型与创新总监(司法机构)陈建伟昨天在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上,参与题为“冠病疫情下司法应对和法律服务经验及新启示”专题讨论会时,透露上述数据和观察。

对法庭应持严肃态度 不该边开车边线上聆讯

疫情未暴发前,新加坡法院允许小部分聆讯在线上进行。到了前年3月,在我国快要实施阻断措施时,法院已将多数聆讯改为线上进行。陈建伟说:“过去我被要求将实体聆讯减少50%,因为疫情,我们能够将超过95%的聆讯转为线上。

疫情加速转变,人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远程处理事务,尤其在别无选择的时候。”

由于有些人需额外支援,法庭通过设置“视讯室”等方式,确保没有数码配备或不谙科技的人不会处于劣势。在必要时,法庭也会要求各方出席实体聆讯。

也正因线上聆讯十分方便,有些人误以为这只是“网上讨论会”,曾有人一边开车一边出席线上聆讯,忽略法庭聆讯应有的严肃态度。陈建伟指出,法院会继续进行有关的宣导工作,提高公众这方面的意识。

未来将能数码签署文件 及非同步进行聆讯

陈建伟说,法院下来会探讨设置数码签署文件的系统,以及实行非同步进行的聆讯,让案件各方利用通讯平台与法庭沟通,省却安排各方都能配合的聆讯日期。

此外,法庭在研究能否让人们无须聘请律师就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法律程序。

陈建伟说,落实这些措施或可降低法律服务费用,但人们也应了解,遇上较复杂的法律手续,请律师办理对各方都有益处。

昨天参与这场专题讨论会的包括中国驻马来西亚前大使黄惠康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博士,以及本地Dentons瑞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清龙。讨论会由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主持。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发展与未来”。数位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法律与司法界及商界代表受邀发表主旨演讲。

我国高等法庭法官安德烈(Andre Maniam)就疫情对本地司法领域所带来的挑战和契机演讲时指出,疫情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契机,鼓励它们探讨以不同方式解决商事争议,包括从正式的诉讼或仲裁,转向非正式模式如调解或和解,以及线上解决争议等。

陈佩玲:异国企业应选择到 高公信力司法辖区解决争端

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发表演讲时说,商业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如果涉及商业争议的企业来自不同国家,选择公信力高的司法管辖区如新加坡来进行裁决和调解,能避免双方猜疑,同时能增加友好解决争端的机会。她指出,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是其中一个重要平台,可促进新中两国法律界的交流合作,进而为两地客户提供优良的价值与服务。


更多相关报道:

1. 新中委任法律专家团 研究设商事争端解决联合机制

2. 中国国贸促进会会长任鸿斌: 各国应实践多边主义促进世界经贸复苏

3. 专家:以和为贵化分歧 联合机制有助维护长期合作关系

4. 效率高成本低 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渐受欢迎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