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大厂“毕业”的他们 现在怎么样了?

字体大小:

2022年9月初收到人力资源的裁员通知时,晓翰(化名)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虽然晓翰加入这家科技公司做数据工程师不到一年,但他自认工作表现突出,而且资历尚浅,薪水并不高。“就算是公司降低成本,也应该从薪水高的员工开始。”晓翰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被裁。

李华(化名)在2022年9月得知被裁时,同样感到难以置信。他当时任职于电商平台虾皮(Shopee)的供应链部门,觉得自己属于比较核心的部门,不会被请走。

2022年7月至11月中旬,新加坡人力部接到科技公司裁退了1270名本地居民员工。根据裁员追踪网站layoff.fyi的统计,2022年全球共1021家科技公司裁员,被裁员工人数超过15万人。

庞大的数字背后,从原本获得羡煞旁人的科技公司就业机会到瞬间失业,这些被裁的科技公司员工经历了什么?几个月过去,他们现在情况如何?

时代的一粒沙

问及对最近一轮裁员潮的看法时,电话另一端的李华沉默了几秒,反问:“你说的是哪一轮?”

2022年6月以来,虾皮就传出裁员和取消录用的消息。之后的9月和11月,还有两次规模较大的裁员。

虾皮在波兰的站点于2023年1月13日正式关闭,意味着虾皮正式退出欧洲市场。(互联网)

虽然李华陆续听到一些风声,但他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波及全公司的裁员行动。李华说,他在供应链部门负责产品研发,需要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因此相对容易被“开刀”。

不到一年前,虾皮人事部门联系到当时在中国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李华。 当时他抱着试一试海外工作机会的心态,于2022年2月来到新加坡入职虾皮,担任产品经理。

由于李华领的是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被虾皮裁员意味着就业准证取消后,他只能在新加坡多待30天。幸运的是,虾皮为李华延长两个月的签证作为补偿,让李华有更多时间找新工作。

那段期间,没有收入的李华得承受双重压力,既要面对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又得四处求职。随着科技业的大环境变差,越来越多人遭裁退,李华还要与市场上的其他求职者竞争。

回想那时的经历,李华感慨:“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找寻新机会

对于新加坡人晓翰来说,找新工作的压力不是来自时间,而是要面对市场的竞争。

收到人事部的裁员通知后,晓翰用两个星期的时间交接完工作,便火速投入寻找新职位。编码测试是面试数据工程师的必要环节,晓翰每参加一次面试犹如应考,让他倍感压力。

2022年9月至12月,晓翰积极与领英(LinkedIn)上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建立联系,共投出七八十份履历,最后只获得约15个面试机会。

由于应征同一个职位的人很多,即便通过了前几轮面试,在拿到正式录取通知前,晓翰不敢有丝毫放松:“公司可以选择的人很多,即使你很好,但也可能有人比你更好。”

虽然竞争激烈,晓翰认为新加坡人在找工作时仍然有一定优势。“新加坡人的学历比较受到认可,而且也不须要考虑就业准证的问题。”

面试了15份工作后,晓翰在12月终于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而且薪水都比之前的工作高。经过考虑,晓翰决定加入本地一家大型公司,继续做数据工程师。

寒冬下的最优解

得知被裁的消息后,李华同样第一时间就投入寻找新工作。“跟人事部谈完了就开始改简历了。”

李华指出,当机立断是互联网人必备的素质。“你先问一下,有机会不被裁吗?没有的话只能重新找工作。找工作就是准备得越快,市面上剩下的机会就越多。”

除了参加本地公司的面试,李华还放眼全球,寻找亚洲甚至北美的工作机会。因为行动迅速,李华在失业一个月后就在本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

亚马逊2023年1月的裁员是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路透社)

李华身边同期被虾皮裁退的同事,多数都陆续找到了新工作,但有的还在觅职,有的则已经离开新加坡。

互联网行业的寒冬还在持续,科技巨头微软和亚马逊2023年1月分别宣布再裁1万人和1万8000人。李华说,虽然经历了被裁的打击,而新工作仍属于互联网行业,但他并不担心再次中招。“短期来说,如果能够做出更多事情,交付出更多成果,总还是有机会的。只能说尽量抓住我们这个时代的红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